第101章
寿宴的菜肴源源不断盛上来,菜色低调,滋味却十分可口,铁柱坐在下方,边吃边看台上演的戏。
戏共三场,多是经典戏目,可看性很足,让铁柱津津有味,很快就沉浸其中。
等最后一场戏结束,戏班子便下台去了。接着就该到他们献的那出戏。
铁柱坐直了身体。
只见表演木雕戏的人陆续登台,手中端着的木雕栩栩如生,每个都配上了合适的衣服。
恰好宾客们看人演戏已经有些疲惫,这样的木雕就很新鲜,很快勾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伴着专门配好的曲乐,木雕戏正式开演。
此戏名为《宝珠记》。
讲的是一个叫田五的半大儿郎家里遭了灾,随着家人一起逃荒前往南地。
可惜田家命途多舛,老的小的陆陆续续死在路上,等到了南边,就只剩下田五孤零零一人。
田五涉世未深,险些叫人骗去当奴隶,拼尽全力才逃出来。
逃出来后,身无分文的田五连饭也吃不起,做活的地方也不收他。
他还没了亲人,连个精神支柱也没有,此刻几乎陷入绝境。
田五就如幽魂般漫无目的地飘着,想找个地方自我了断。
越走方向越偏。
不知过了多久,他来到了一座无人的村庄。
村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人气。不过风景还不错,村中每栋屋子里的基本家当也算齐全。
是处不错的埋骨之地。
田五从牲口槽里抠了一些糠皮,勉强填了肚子,又找了间屋子睡觉,打算养足精神,明日再去寻死。
次日一早。
田五就来到村边一颗粗壮的大槐树下,拿出一件从村里翻出的旧衣裳,准备上吊。
可惜那衣裳用料粗糙,很容易扯破。
他刚绑好衣服,踩着石块把脖子套进去,吊在空中停了片刻,整个人就摔在地上。
头也不知碰到了什么邪门的硬物,疼得鼓起包来。
田五捂着头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连寻死这事都很不顺。
他麻木地坐起身来,转头扫过地面,却发现那碰了他头的硬物似乎不凡,露出来的部分竟是晶莹剔透的红色。
这时,太阳也出来了,照在那片红上泛起夺目的宝光。
这一定是件不得了的宝贝!
田五立马来了精神。
他本想回村找些工具过来挖,又怕弄坏了宝贝,于是开始用手刨土。
直到双手指尖俱是血肉模糊,他才将那宝贝弄了出来。
挖出来的是颗比拳头还大的红色宝珠。
宝珠看不出质地,通体清透澄澈,内里没有一丝杂质。表面光滑无比,触手自带温意。
田五带着它来到另一座城池,献出宝珠,投靠了一位品性不错的富商。
作为交换,富商给了他住处和吃喝,还给了他一个读书的机会。
田五读书很是勤奋,但却不擅长为人处世,无意中得罪了不少人,受了一些欺负。
连带着他的县试也被动了手脚,得罪了考官,对方放言说,要让他终身不得考试。
富商也护不住他,田五再次陷入灰暗的境地。
他漫无目的地走出城,七拐八拐,找到了另一处无人的村庄。
在这个从未踏足过的村子里,他竟然又发现了一颗宝珠,这次是蓝色的。
这个村里有不少书籍与文字记录,田五通过种种线索推出了一种让人吃惊的可能性。
住满人的村庄,若是遭遇了天灾,从此再也无人居住。村中留下的种种念想就会凝出一颗宝珠来。
这种宝珠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有了猜测后,田五便把相关的记录统统烧毁,揣着珠子离开了。
他向别人打听,很快又找到一处符合要求的村落,连夜到那村里搜寻,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
花费数天,掘地三尺,果然又找到一颗黄色的宝珠!
田五彻底掌握了获得宝珠的途径。
他没有回之前的县,而是直接绕到了省城。
靠着宝珠得了更大的靠山,一路加官进爵,最后竟然做到了丞相之位。
曾经那些欺凌过他的人也都受到了惩罚。
木雕戏到此彻底落幕。
看完戏后,下边的宾客纷纷讨论起来。
“幸亏田五报仇了,我心里还挺痛快,这出木头戏还不错。”
“若是我出门四处走也能捡到宝珠就好了!”
“可是,你的钱已经够多了吧?”
“嗐,谁会嫌钱多呢!”
在一片议论声中,铁柱抬头看了一眼县令,后者似乎陷入了沉思。
倒是与其他人的表现不太一样。
想枣儿她们找人编这戏本子的时候,文本的重点都放在了田五从逆境中翻身,捡到宝珠打脸仇家的爽点上。
对于其它方面的描述就很淡,基本全是一笔带过。
毕竟县令过寿,总不好送一出特别苦大仇深的戏码,面上还是得有正向的情绪价值。
至于其中一些可以品的细节,例如田生一家的艰难逃荒,遍地都是遭灾后空无一人的村庄……
像这样关乎民生,点出世道之苦的内容,只有有心人才能注意得到。
眼下看县令的表现,不像是无动于衷的模样。
也不好说别的。但对方的确不像那种贪图享乐之辈。
曲乐毕,木雕戏也结束了。
寿宴的最后一道佳肴,也被适时端了上来。
在座所有人都分到了一个精致小巧的瓷碟,碟中盛着一只橙黄色唬人的家伙。
铁柱抬眼,很快认出这是一只螃蟹。
螃蟹是方仙儿的叫法。他之前跟着商队南下时,那边的人都称它为“横行介士”,还有些人会叫它“无肠公子”。
螃蟹在北地是比较稀罕的吃食,看盘中蟹的品相,说不准还是从南边运过来的。
其中花费的人力物力不敢想,县令摆席可真是下了血本。
这么一想,好像又有些许铺张浪费的迹象。
正琢磨着,铁柱就听县令咳着说道:
“这东西新奇,我以前从未见过,咱们也算是沾上了聂公子的光。都是他排除万难弄来这些,才能让咱们一饱口福啊!”
铁柱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县令下血本,这些螃蟹都是宾客带来的贺礼。
看来成安县这边的情况的确好些。
县城里的富户都比他们那的富户过得滋润,还能吃上快马加鞭运来的螃蟹。
下方,风度翩翩的聂公子已经站起身来,谦虚对县令说,自己只是想尽一片心意而已。
县令与他说了两句,怕螃蟹凉了,就结束对话,招呼大家赶紧吃。
在座的每个人手边都放着一套吃蟹的用具。
聂公子还专门找人过来演示了如何解蟹。宾客们齐齐动手。
铁柱已经吃进了嘴里。
之前他在南边就吃过螃蟹,如今再吃盘里这个,很快就能吃出差别。
或许是一路运过来需要时间,冬日也不是最适合吃蟹的季节。铁柱总觉得这蟹肉没之前吃过的紧致,也没那么新鲜……呃,还真是日子好过起来了,他竟然在关注螃蟹吃起来新鲜与否!
铁柱在心里暗嘲自己一句,虔诚地把螃蟹吃掉了。
吃完后又喝了一会儿茶,寿宴的流程已然接近尾声,等会就要和县令说正事了。
不止是他们,在场所有宾客都有单独与县令交谈的机会。
等大家全都吃好喝好后,县令便宣布寿宴落幕。
他又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就要回自己的书房,很快就柔弱地咳着走了。
宾客们心照不宣地将定了个顺序,打算挨个过去找他。
书房地方小。所有人都留在园中,等前面的人见完县令完回来后,后面的人再动身。
眼下,第一个人已经急不可耐地去了。
铁柱他们没跟别人挤。
又没啥急事,就排后面慢慢等呗,反正也不会妨碍什么。
三人老神在在坐在园子里,把头凑一起,谈论刚才县令看戏后的种种表现。
正推测得兴起,不远处,有阵嘈杂声忽然传来。
过了一会儿,竟然来了一小队护卫,毫不客气地将那聂公子扭住了身。
聂公子脸色苍白,惶恐而困惑地问道:“……这,这是何意啊?”
那护卫凶巴巴呵道:“废话少说!敢在县令的饭食中做手脚,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
他声音很大,四周的人全都听见了。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铁柱有些吃惊,转头疑惑看向韦十八:“韦叔,这么做手脚也太明目张胆了吧?我想其中或许还有隐情。”
韦十八面色一肃:“你说得是。也不知县令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莫非只是想找个借口对聂家开刀不成?”
在场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惊疑不定看聂公子。
聂公子却是一副要哭的溃丧表情:“不是,我真什么都没做啊!我聂家也是清白的,绝对没有歪心思!请县令大人明察!”
压制他的护卫却丝毫不为所动:“还用得着明察?自从吃完你的东西,县令大人回书房后就浑身起疹,呕吐腹痛,如今甚至陷入了昏迷!郎中已经在路上了,他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
护卫的心冷硬无比。
出了大事总得有人担责吧。
不管聂家是如何想法,县令他就是吃了他们的东西才出事的,这事不会有第二种说法。
一旁的铁柱听到这番话,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个知识点。
之前,他们刚采到山药的时候,方仙儿就提醒过,有些人若是吃特定的食物,就会过敏。
它还举过一些例子,说是像鱼虾生鲜、芒果之类的特殊水果,都是很常见的过敏物。
后面开的常识课里也学过相关知识。
铁柱回忆了一下过敏的症状,与县令目前情况基本吻合。
对了,县令还提过自己是第一次吃蟹,那大概率就是过敏了啊!
说起来,在本朝郎中那里还没有过敏的说法,都是按风疹看待的。
可方仙儿也说过,过敏并不是小事,严重的话说不定会有性命之忧。
好在,方仙儿能耐很大,他们这群人也是谨慎的性子。
铁柱想着,缓缓摸向了自己腰间缠的布包。
第102章
因为他们在山里生活,经常会遇到麻烦。
后来铁柱又南下跑商,路上也碰过不少情况。所以他也养出习惯,总要在身上带些常用的药品。
像止血和解菌毒的药都有,再就是应对过敏的。
治疗过敏的药是种煎剂,也是他们从方仙儿那里得来的奇方。看似平平无奇,实则非常有效。
铁柱将药包摸出来,捏在手里,悄声对韦十八说了关于过敏的猜测,以及自己恰好有药的事。
韦十八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暗道铁柱简直像场及时雨似的,无论哪里干了都能浇些甘露下来。
他倒没觉得铁柱在说大话。
毕竟这群人已经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足够体现出他们的能耐了。而且两方交情不浅,就更信得过。
韦十八思索道:“我先去探探县令的情况,若是他无生命之忧,咱们就去把药煎好备着,等郎中过来瞧了脉,确定是风疹了,再把药端出来。”
“若是情况严重,危及到他的性命,咱们就直接拿药过去吧。”
他们又不是学医的,除非事出有因,不然总不好绕过郎中去。
铁柱一听,觉得有理。
事不宜迟,几人立马行动。
铁柱和韦平安去找人煎药,韦十八则去打听县令的情况。
费了一番功夫。
韦十八终于得了个准信,说是县令已经醒了。性命应当是无忧的,只是身上的疹子很不好看。
又过了一会儿,不远处传来动静,是县里的郎中到了,行色匆匆去给县令瞧病。
听完消息,韦十八回到刚才待的地方,铁柱他们煎药还没回来。
一抬头,聂公子正被府上的护卫押着走。
临走前,那护卫的头目还不忘开口送客:“诸位贵客都看到了,府上刚出了大事,我家大人今日恐怕也无余力待客,就请各位自行离开吧。
“府里还有事情要忙,我们恐怕全不了相送的礼数了,还请诸位多多体谅。”
宾客们刚就瞧见了动静,对此也有预料。
虽心里失落,但都分得清状况,自然是客客气气地应了,自觉走出门去。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韦十八走上前,对护卫头目道:“大人,对于风疹之症,我们这边有剂良方可用。若是等会儿郎中对那风疹无策,可否给我们一个机会?”
头目皱起眉,从上往下打量他几眼,警告道:“聂家那人的下场你也看到了,最好不要动什么歪心思!”
韦十八忙道不敢。
护卫头目心里记挂着县令的安危,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拒绝他:“那你就先留下吧。等会儿真到需要时,你就把药方呈上来。”
韦十八感激道:“多谢大人的信任,我们定然不会辜负!”
说完,他转头请府上家丁帮忙,给铁柱传话。然后就跟在护卫头目身后,一路来到了县令的书房外。
书房门口围满了人,气氛凝重至极。
刚才县令正在这里见客,突然就起了疹昏迷过去。
正被他接见的宾客吓坏了,连滚带爬跑出来,惊慌失措地喊人,很快就来了几个家丁。
事发突然,家丁们也不敢把县令抬得太远,便就近把他安置在书房的木榻上躺着,焦急等待郎中的到来。
等郎中进屋了,外面的人又陷入新一轮的焦急等候中。
此刻,韦十八站在护卫们身边,将视线投到书房紧闭的大门上。
等了没多久,郎中就背着药箱出来了,身旁还跟着一位家丁,两人边走边说话。
护卫们赶忙围过去,韦十八也跟过着走了几步,就听郎中道:“……对于这风疹,我也没什么好法子让它快些消下去。只能让大人注意饮食,防风远水,慢慢调养。”
“对了,那横行介士万万不可再食,县令大人恐是吃不得这些水物。”
那家丁愁道:“真是因为吃食么?可我家大人以前食鱼虾也没什么问题啊,怎会过敏呢?”
郎中摇了摇头:“或许是只吃不得这横行介士罢。不过,就算大人以前食鱼虾无碍,近来也千万不要再吃。”
家丁叹气应下。
说完这些,两人就相对无言,彼此沉默地站着。
虽说县令暂时没了性命之忧,可郎中也不好直接离开,还得在这里待一阵子,应付随时可能冒出的状况。
周围,府上有不少人都露出愁闷的表情。
县令大人起了风疹。
不仅有碍形象,还不能见风碰水。郎中说了,这病要养好许久才能缓解。
看来县令在往后很长一段时日内,都无法见客了。
这期间得积压多少没处理完的事啊。
护卫头目忽然想到什么,转头问韦十八道:“你刚说你有良方,具体是怎样的效用?”
韦十八笑道:“恰巧可以让风疹快些消下去。”
护卫奇道:“果真?”
刚好铁柱和韦平安端着药碗来了,韦十八很快接过药,递到护卫手中让他们测,又从中倒出一小杯来,自己一口灌了。
“刚忧心县令大人的安危,我们便直接熬药了,若是能帮上忙最好,用不上也无妨。这碗药就交给大人吧。”
他道,“当然,若是不急的话,等会儿把方子给你们拿去抓药也可以。”
护卫见药已经熬好了,心道这些人也算有眼色。
他们可以不用这药,但用的时候不用再等,这样简直再好不过。
他将一旁的郎中叫来,看这药剂。
郎中倒出一口指甲盖那么多的药汤,细品一番,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护卫警惕道:“可是药有哪里不对?”
郎中摇了摇头,捻着胡须道:“并无不对之处,只是我有几个问题,想询问两位贵客。”
“这药剂的方子你们可清楚?若不是秘方的话,能否告知一二?”
韦十八立马看向铁柱。
铁柱很快道:“可以。这药并不是秘方,成分也很简单,只有几味。五味子、柴胡……”
方仙儿曾经曰过,知识是无需藏私的。知道的人越多,越能发挥效用。
过敏严重的人吃了药,说不定就能挽回性命。这样又能活下许多人来。
既然如此,眼下自然可以告知这位郎中。对方一直在给人诊病,说不准就能派上用场。
郎中十分惊讶铁柱的坦率,说:“果然如此。我刚就尝出这其中的药味并不驳杂,看来不是错觉。我的舌头也还算中用。”
“这药方虽然简单,却是我从未想过的配法。里面部分药材,北地似乎没有……若是药真有用,那它大概是出自走南闯北的名医之手吧。”
听郎中说了这些话,护卫彻底放下心来,很快让人把药端进去给县令喝。
安排完,他又转头看向铁柱几人:“风疹难治,就算喝过药,估计也得明日才能起效。这几日就请三位暂时留宿府上吧。”
铁柱纠正道:“大人,此药大约一两个时辰就能见效。”
他倒没说不留宿的事。
就算汤药见效很快,他们也得留下才让人放心。
怎么都得待上两天。
一旁的郎中奇道:“竟然这样快?”
铁柱笑着说:“只是会肉眼可见地好转,痊愈恐怕还得一两日。”
郎中忙道:“一两日能治好风疹的药剂已是闻所未闻了!”
顺着这个话题,郎中和铁柱探讨起来,相谈甚欢。
因为铁柱粗通一些医学常识,不少观点都很新鲜,郎中觉得大开眼界。
像那沸水可以“杀菌消毒”的说法,也解了郎中曾经的一些困惑。
聊起来就忘了时辰。
铁柱再一抬眼,就见书房里有人喜滋滋地走出来,说县令的风疹已经有了明显好转,疹子平复不少,色也变淡了。
包括护卫在内的其他人一听大喜,态度变得飞快。
很快就让人端茶倒水过来,又搬了几张椅子给铁柱他们坐。
郎中也对铁柱刚说过的东西更加确信。
“这汤药果然是剂良方!”
郎中犹豫片刻,改用尊称道,“先生,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铁柱了然,摆手说:“我明白了。刚才的方剂,你都可以随意使用。若有其他郎中前来问询,也能如实相告,把方子说给更多的人。”
从古至今,医术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撰写医书并无私分享的名医不在少数。
郎中闻言,感慨万千朝铁柱俯身拱手一礼。
县令已经好转,这里也不需要他了。
交流探讨完,郎中便带着一肚子收获恋恋不舍地离开。
铁柱三人暂时留宿县令府上,也没忘托人传信回村子。
深山里先得了消息,很快又告诉给县城这边。
枣儿等人得知此事后,也没太忧心。她们相信铁柱和韦十八可以处理好这些事。
比起这个,还有一件真正值得挂心的大事呢。城内的水泥路已经铺得差不多,每个部分也都干透了,可以正常使用。
百姓们也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
比起以前的土路来说,这种水泥路美观平整,行人跑马都更畅快。
而且,这种地也很干净,又好清扫。就算遇到雨雪天,地面也不会变得泥泞脏脚。
对百姓们来说,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对枣儿她们来说,还意味着可以请方仙儿的爱宠进城了。
方仙儿之前提过,等地面铺好后,想让她的神宠代它进城一观。
枣儿等人一直期望方仙儿能检验她们做出来的成绩,自然是求之不得。
于是这天,运食的队伍回山时,枣儿便跟着回去了。
带方仙儿的宠物进城,这么重要的事自然得她亲自来做。
顺便还能散散心,枣儿最近在城里都快忙昏了,实在头大得很。
盛珺对她的归来高兴不已。
不仅是故人久别重逢的缘故,还有就是,她马上就能看到县城的建设情况了!
说来还有一件喜事,她这边恰好还解锁了两样成就。
一项是蜂窝煤的诞生,另一项是水泥路的出现,加起来可以抽两次转盘呢!
盛珺很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枣儿。
枣儿听后感动不已。
果然,这世上还是方仙儿最疼她!
第103章
她们已经拿过方仙儿很多奖励了,对此毫不陌生。
按说,在这种重要的时刻,得把村里人全部叫过来才有仪式感。可惜,今日运输吃食的队伍,正在里里外外忙着搬东西,不好耽误太多时间。
枣儿和李婆子她们打了声招呼,代表所有人独自来拿奖励。
盛珺很快从空间里掏出转盘,摆在便利店侧面。
这边没有人,比较清静,适合操作。
枣儿娴熟地启动转盘,屏息等它自己停下来。
转盘一停,第一件奖励就出现了。
盛珺看了眼通知,竟然是优质棉花一万斤。
这些棉花不是直接送给村人的,而是可以作为货品在店里上架,需要花费能量值购买。
总量就是一万斤,上架之后限量不限时,售空就不能补货了。
一万斤棉,听起来不是个小数目。若只给枣儿她们这群人用,估计都能把人包成硕大的千层棉花糖。
但要发到城中数千位百姓手中的话,也就是够用而已。
掐指一算,每人差不多能分两三斤出头。
一大家子凑一块儿,应该可以做一床暖和厚实的被子,或者两件棉袄什么的。
枣儿这边一听到有这么多棉用,又惊又喜。
她们早就想着弄棉花的事了!
去岁入冬时,她们自己的处境还不好,一直在发愁取暖的事。
那时还没有煤,是方仙儿教他们做了木炭,又给了暖宝宝用。最后还从韦家那里得了棉花来,这才过了一个较为温暖的冬天。
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次进县城又是一个冬天。
她们很快就想到这些。
托不锈钢盆的福,取暖的煤炉是有条件做的。
然后就差棉花。
她们虽与富户的商队建立了合作,可兴和县毕竟只是小县城,棉又是件稀罕物,城中的富户们也没本事一次弄来那么多。
而且,花银钱买棉也是很大一笔支出。
她们如今日子紧巴,用钱的地方极多,实在挤不出充足的钱。
大伙商讨一番,觉得这棉估计是没着落了,只能暂时作罢。
再说回这万斤棉花的奖励上。
枣儿一直在城里待着,很清楚百姓们的想法。
等大家拿到棉花,肯定会优先做棉袄和棉鞋。剩下多余的棉料,才会充进被子里。
毕竟,县城这会儿正给家家户户安煤炉,屋内取暖问题定能改善许多。
比起室内,还是在外面做工更需要温暖。
枣儿将这情况一说,盛珺并没发表太多意见。
她在这些事上向来没有指手画脚的意思。
聊了几句,盛珺就将袋装的棉花摆上货架。
这是枣儿她们得到的奖励,又将用到无数百姓身上。盛珺对此并没什么贪念,只象征性地设了个最低价。
枣儿很快去找搬运吃食的人说了棉花的事,又叮嘱他们,说这两天可能会比较忙,可以再派些人手来搬东西。
吃食肯定不能断,棉花也得抓紧时间弄进城里去,大伙只能辛苦一些了。
安排完活,枣儿又跑回来抽第二次奖。
不过在抽奖之前,她还有件大事要与盛珺商量。
“方仙儿,县城如今慢慢建设起来了,我们也在琢磨为你塑神像的事。之前我们进城时,只说自己是方君的队伍,关于你的具体消息都没透过……如今我有些茫然,不知到底该怎么做才好,求你教教我罢。”枣儿道。
她这样迟疑,也是怕掌握不好其中的度,不知该说多少合适。
身上担的东西越多,枣儿的脑子也愈发清醒。
如今她每做一个决定,都会牵动无数事情。后面的路还看不明晰,她也需要更多指引,借这个机会正好求助方仙儿。
但说句实话,盛珺对此也没什么经验。
她道:“就按你目前的做法来吧,先不用展露太多我的事情。”
枣儿很快点头应下,也没多问。
盛珺见状莫名有些感慨。
之前枣儿也还稚嫩,拉元宝村的人一起信仰她,还给人做了小木雕供着。
那时她也没想太多,甚至觉得以这样的身份参与到历史中是件很有趣的事。
如今,她们两人似乎都有成长。
枣儿行事不再莽撞,愈发谨慎稳重。而她这边也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先不提外在的威胁。
只说她们是在以天下大同为目标而奋斗的话……那她这个“神仙”的身份,不广而告之,会不会更好呢?
否则,随着社会发展,她的存在岂不是一种很大的矛盾。
与古人们相识已经一年多了,彼此的感情愈发深厚。
盛珺想,她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至于当神仙,还有后世考古学家看见售货机的木雕会不会吃惊等等,这些琐事,她好像不太在乎了。
如果说,失去虚名能够换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那此时的盛珺完全不会犹豫。
不过,像这类事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想清楚。
不仅是她,枣儿她们也得快些想清楚,接下来的路具体该怎么走。
兴和县这样的情况是个意外,才被大家轻松拿下来。可后面又要怎么扩张地盘呢?
在想通这些事之前,县城那边就先保持现状吧。她也只是神秘的方君,暂时不是方仙儿。
说完问题,这事就告一段落,两人接着抽奖。
枣儿按向转盘,过了一会儿,转盘再次停下来。
盛珺一看通知:“是五千斤麦种。”
这次的麦种是实物奖励,不需要在店内上架。如今就收纳在她的空间道具格里。
一听有麦种,枣儿又露出喜色。
她们之前种出来的粮食不多,自己吃都勉强,若是拿到县城里,那就跟一颗沙子掉进水池一样,激不起一丝波浪。
前阵子,她们还把县城附近的村庄整了一遍。
所有村里剩下的居民被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新的村庄。
一些无主的农田、土地,也被回收登记,开春再做打算。
田地肯定不能空着。
那么多地,对粮种的需求可想而知。
而粮种这样的东西,一口气从外边收实在不妥。枣儿她们本打算利用门路分散着收些回来的,谁料方仙儿又为她们解决了部分难题。
“部分”二字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
她们所在的县城小,县里的村子也都不大。一个村的田地加起来,大约就是五百到八百亩。
一亩地得下十到十五斤麦种。五千斤粮种,虽说方仙儿出品的都是好东西,但怎么想那些种子也种不满一个村的田地。
若想解决所有问题,到时还得多弄些粮。
不仅是粮,还有各种蔬菜,包括山药也得接着种上。
唉,慢慢来吧……希望她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运气稳步前行。
“暂时用不到的话,可以先把麦种寄存在我这里,要用的时候再来取。”
见枣儿一直发愣,盛珺忍不住提示道。
枣儿闻言,立刻回神,充满感激地应下了。
一时半会的,麦种的确还用不到,能放在方仙儿这里再好不过。
她们可以腾出手去解决眼下的要事。
抽完了奖,枣儿一行人就要带着东西离开,临走前不忘问盛珺要不要把两只一起带走。
盛珺想了想,觉得她们最近实在太忙了,就说等她们处理完这些事,再把两只接进城里就好,不急一时。
于是,无数朵白净无杂色的优质棉花,就随着吃食一起,陆续运进城中。
这天。
城里的百姓照常忙碌完毕,就要去福利处跟前的服务点领做工的奖励。
路上人们说着话,有的人还唱起歌,脸上满是笑容。
一起做工让大伙关系日渐亲近起来,不少人都结交到一二好友。
“对了,我家煤炉已经装好了。等会儿领完东西,要不要去我家摸摸看?”有人对旁边的人说道。
“行啊,等会儿我真得瞧瞧去。唉,希望快点装到我家来,老听你炫耀,我实在是心痒得不行了!”
目前县里只有少部分人装完了煤炉。
虽然还没开始派发蜂窝煤,没能正经用上,但这也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一群人说说笑笑来到地方。
还没排队,就瞧见每个服务点的桌旁立了一块新的黑色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白字。
每行话最后还有个方形的框,里边画着个勾子,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百姓大多不识字,但对这种新的变化仍是很想探索,便四下打听起来。
好在,方君的队伍很快给出了答案。
“大家辛苦了,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讲述这板子上的新内容。”
只见钟月恒拿着一个扩声筒,站在一处石台上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集到了她这里。
“这是我们近期做出来的新活动,名为暖棉计划。板上写的是份任务表,共有十余条可以完成的任务,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可以领到不等量的棉花。大家可以挑能做的做了,量力而行。”
一听又能领到东西,百姓们都很期待。
只是这棉花是何物,他们谁也没听过,全都有些茫然。
钟月恒很快拿出一团雪白的棉花来,展示着说道:“棉花就是咱们常说的吉贝,但品相更好一些。冬日里填进衣被,很能御寒。没看清的也不要紧,每个服务点的桌上都摆了一团,领东西时你们可以仔细看看。”
吉贝这东西大家都熟,立马就明白棉花的重要性了。
人们的呼吸急促起来,嘈杂地谈论着领棉花的事。钟月恒见了,很快拍拍手掌,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没过几秒,人群便鸦雀无声,都等着她说那任务具体都是什么。
“每日按时做工,不迟到不早走,就算一日全勤。截止年前累计全勤四十天,即可领取棉花二两!”
“累计加工四十个时辰,即可领取棉花二两!”
“学唱歌曲五首,可领棉花二两!”
“学会阿拉伯数字,能进行简单算术并通过测试者,可领棉花四两!”
“掌握拼音,能拼读指定内容者,可领棉花四两!”
……
“每条任务仅可完成一次,棉量有限,领完为止。对了,我们最近打算弄一个弹棉花的铺子,需要不少人手,有意向的可以过来登记。”
钟月恒一条条念完,给每个任务做了详细的解释,还把弹棉花能让棉更松软的事情说了。
现在她们有了人手,打算照方仙儿提供的方法,做更大的弹棉花木器来用。
等做好了,就专门弄个铺子,找专人来做这事,就很省心。
照这个计划来看,按部就班做工能得到的棉花有限,但也不算少了。
一家人加起来,掰算着用,也能填两件薄棉袄出来。
若想得到更多的棉花,就得完成更高级的任务。
比如学习。
有奖励在前面吊着,百姓们或许就能有动力抽时间学习基础的拼音,还有九九乘法表什么的。
一起打打基础,她们后面教更深的东西也能轻松些。
城里百姓大多都没接触过这些学问,对识字读书的态度不一。
不少百姓都很乐于让孩子们读书,但若问他们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多半都是抗拒的。
她们还特意问了一些人。
有的是说自己年龄大了,脑子笨了,再怎么读也没用的不在少数。
想想也能理解。
她们这些大人,当初若不是有方仙儿的缘故,又被秀才进山刺激了一把,也没太多主动学习的动力。
眼下城中时间紧迫,每日还有工作,枣儿她们不可能挨个劝学,干脆就把奖励摆出来。
反正多学东西就能多领棉花,大家伙自己看着办吧!
还有,教东西的夫子和富户们提供的助教,空闲时会在指定的地方等着大家,想听的就自己过去学吧!
不得不说,这套方法十分有用。
下面的百姓掰着手指算了半天,得出所有任务做完能得的棉花数,眼睛都变直了。
“当家的,咱家一共有两个劳力,若是能把那些奖励全拿完,凑一起就有近五斤的棉用了……纯是棉花,没有旁的东西,那能做出多暖和的棉衣啊!”
“啥叫拼音!哪里学?我必须得学会!”
第104章
穿衣饮食,这都是百姓们生活中的大事。领棉花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得了准信以后,大伙连今日的东西都顾不上拿了,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条,要把所有任务从头到尾回忆出来,好一点点去做。
钟月恒见状开口道:“其实大家不用刻意去记这些。等会儿每个人都能领到一张纸,也就是任务清单,我刚说过的都在上面写着呢。后面你们每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就会在上面盖一个戳,然后就能领到棉花了。”
这任务单是用小雕版印的,盖戳的章子也是专门请人定制的。盖章是为了防人造假钻空子,毕竟世上总不乏拥有小聪明的人。
盖在纸上是小小的一个图案,纹理很细腻,画的是方仙儿的法柜缩小版。
虽然,如今方仙儿的法柜已变成了气派的法庙,但它对于村人们有很特别的意义。
说起这个,她们最近还做了几面军旗。
红底薄布镶着金边,底部淡色的花纹也是无数个方柜的小图腾相连,中央绣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巨型“方”字,旗帜的形状也是长方形,迎风飞舞时像是红色的波浪。
做出成品后,大伙还拿去给方仙儿看过。
方仙儿当时先说了两个字的评语:“……很方。”
然后又笑着说做得很好,它非常喜欢。
得到了认可,大伙都觉得很高兴,插了两面旗在法庙门口。最近练兵时也把旗帜挥起来了,效果还不错,让她们方君的队伍充满威势。
杂七杂八的事暂且不提,再说回此刻。
得知可以领到单子,百姓们也不再交头接耳,重新认真排起队来。
“这单子很重要,千万不能丢了,否则补办起来是件很麻烦的事,可能会影响到你们领棉花。”
每发一个人,钟月恒她们就会在任务单上写下对方的名字,然后叮嘱一句。
叮嘱归叮嘱,她们并不会完全信任百姓的保管能力。
没有意外哪能叫生活呢。不管再怎么注意,大概率还是会有人弄丢、弄坏东西的。到时候哭着找过来,她们总不能不管吧。
所以,私底下她们仍会做些详细的记录,为后面的补发单据做足准备。
任务单陆续发到了百姓的手中。
明明做了一天活,可在拿到单子后,大家看着都是一派活力十足的模样。
秋娘见状忍不住感慨道:“看来人还是得有详实的目标,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才会有精气神。”
最近秋娘也忙得很,难得有空过来这边一次。
前段时间,她把城里几家医馆里的郎中组织起来了,给所有百姓义诊。有病没病的都能过来看看,万一查出问题也能早早治疗。
除此之外,秋娘还找了一些妇人做专门的培训,教授医药、护理与妇科知识,想培养一支专门的医护队。
这样不仅方便县里的女人们瞧病,等彻底养出来后,还能服务女军。
郎中和医护队的待遇都很好,不仅有补贴领,还能额外学到一些医护知识。
当时,来报名医护队的女人们都快打破头了。
最后选了好些有相关经验的人,像是当过稳婆的,还有些伺候过病人的,这样也好快点投入工作中。
县城各方面都在慢慢完善着。
暖棉计划才刚启动不久,弹棉花用的木器就也很快做了出来。
木器已经到位,又得挑一批专门弹棉花的人进行培训。
这下,枣儿她们隐隐感觉到,要做的事情太多,活量太大,用人似乎又有些紧巴了。
“方仙儿说的发展,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以前总觉得县城里人很多,一眼过去都望不到头。如今竟认为这几千号人也是个小数目了。”在县衙办公的枣儿,一边忙碌一边感慨道。
其他人都去外面做事了,眼下这里只有钟肆在一旁整资料。
他闻言接话道:“可能是因为咱们现在各方面才起步,什么都要做。动辄又是几千人的量,添置起来就很繁琐。”
“等到后面或许就会好些。不过,咱们下一步该往哪走?提前也该谋划起来了。”
她们肯定不会一直蜗居于县城。
如今城中也有了不少动作,不可能永远偷偷摸摸过日子。
扩大地盘是必须的,但也得规划出一条最平稳的路。
枣儿点了下头:“其实我这两天也在想这些事。兴和县的情况可遇不可求,北地虽然偏远,可剩下的城池,包括临近的县城都不能莽撞出击。需要等到好的契机,谋定而后动。”
否则就很容易打草惊蛇。
当今虽然放养北地,但对这种事估计还是很敏锐的。没看奉王都没敢搞出太大的动作吗?
都是暗搓搓地活动。
钟肆叹了口气:“的确,眼下也只有等了,我们得把眼睛放亮些,盯好四周的动向。”
“二山叔近来在研究火铳。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只要小心谨慎些,低调行事,做好充足的准备。到时就能厚积薄发,一鼓作气走出家门。”
枣儿思索片刻道:“其实,我最近还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比较大胆……”
大胆?
钟肆立刻道:“小的洗耳恭听。”
枣儿便说:“之前看春晚时,节目里出现过一辆自行车。当时方仙儿说,骑车需要很多条件,比如说特殊的材料,再比如平整的路。”
“如今,咱们城中的水泥路已经铺得差不多了,平滑无比。耐用的不锈钢也有了,用来做车的配件不成问题,只还差一样关键的东西。”
钟肆很快反应过来:“你是说,橡胶草?”
他心知枣儿说起这个,肯定不是单纯想做自行车。
“莫非你对边城有些想法?”
此话一出,虽说做了心理准备,但钟肆仍心惊于枣儿的大胆。
枣儿点头。
和钟肆说话是件很轻松的事。
橡胶草只在边疆地域有。
边域那边不仅有鞑靼,还有回纥。这两族在前朝时曾被打得元气大伤,一直在修生养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什么大动静,只有一些小摩擦。
本朝内乱又自顾不暇,而且都城在南边,对于北地边城的守备就也松懈下来。
反倒是在南北交界之地,守卫得格外严密。
那些人或许会注意到北地的异动,但再远的草原、边域,他们能看到的就很有限了。
这也多了一些可以钻的空子。
钟肆迟疑地问:“你是想直接打服外族,然后靠他们的力量一路南攻吗?”
虽说外族饶勇善战,但他们这边装备精良,又有方仙儿的阵法、火器之类。再加上敌明我暗,找机会打个措手不及的话,胜算竟也很大。
枣儿却摇了摇头,说:“春晚上有首歌名叫《吉祥三宝》。一开始咱们都以为,那是方仙儿那边独有的语言。直到木其尔来了,才说那是鞑靼那边的话,因此她也说,方仙儿就是她们信仰的长生天。”
“方仙儿说过,在她们那边,并不分什么外族内族的神仙,所有存在都是神州大地的一部分,亲如一体。”
“它还说,就算没有它的到来,千百年之后,在咱们这里,相连的土地上也不会再有内外族之分。我想,这也是大同的一种体现。”
“若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事都是可以调和的,并非一个死结。”
“鞑靼也会有木其尔姐弟这样善良单纯的孩子,有像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有吃不到饭饿死的平民。在这种时刻,我们的处境并没什么不同。”
“从前我听你讲学问时说过一句话,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可倘若那里本就不是外呢?”
“我想,草原或许就像兴和县一样,蛀虫只占少数而已。”
“我一直谨记着,拳头只是我们实现大同理想的工具,我也从未想过要打服什么人。”
“对于那片草原,我也只是单纯想要拔掉藏在柔软草地里的尖刺,再给青草浇水施肥,待它们长到茂密青翠后,就可以安心地躺在草地上睡觉了。”
“我也希望将来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我们,就像帮助自己的亲人一样。”
话音落下,钟肆定定看着枣儿,许久都说不出话。
又过了一会儿,他才道:“……枣主事,你以前用打趣的语气说过,最懂方仙儿的人是你,眼下看来的确如此。”
枣儿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读书足够多就能想出来的。
像他自己之前就没考虑过这些。
钟肆真诚道:“以前你总唤我夫子,日后就要变了,你才是我的夫子。”
枣儿失笑:“我可担不起。刚说的那些,目前都只是存在脑中的想法。真要去做,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我只是觉得,一直被动地等待机遇,心里很没底,总想再主动做些什么。”
“不好惊动南地的话,就只能从更远的地方入手了。”
钟肆觉得这个方向可行,他都觉得惊讶了,想来南边的人会更意料不到吧。
“当务之急,还是得先摸清那边的具体情况再说。”
大致有了方向,枣儿很快通知到其他人那里。
之前说要组的商队可以建起来了,就从富户们手中借力,年后正好借着橡胶草的名头去边疆一探。
这样的话,还是得让铁柱带队。看来他得提前离开韦家的商队了。
好在如今铁柱也长成了比较可靠的模样,走南再闯北应当不成问题……
被人念叨的铁柱已经在县令府上住了三日。
虽说住的是客房,可布置什么的都很舒适。
他又不是个忐忑的性子,每天都睡得很安心。醒来之后总是神采奕奕,让县令府上的家丁们啧啧称奇,直说这是个心大的好小子。
喝过他提供的煎药后,成安县令的情况大好。
这天终于能接见铁柱与韦十八。
会见的地点依然是书房。
之前铁柱一直在门外待着,这次终于能走进来一探究竟。
一进门,铁柱先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熏香。
再看书房的布置,简洁朴素又干净。
屋内摆着一案几,一木椅,一卧榻,一立填满书的架格,还有两张从别处搬来的客椅。
这便是全部的摆设。
款式都很低调,木制品用料也平平无奇,看起来并无奢靡的痕迹。
代县令引着他们坐下,叫人端了茶来,尔后温和一笑,又用帕子掩唇跟了两声咳嗽,然后才开口道:“多亏有你们带来的奇方,我才能恢复得这样快,否则还不知要耽误多少事情。”
韦十八赶忙道:“这城中的确是一刻也离不得大人。大人吉人天相,本就没有大碍,就是没了我们的方子,想来也会很快恢复的。”
县令笑了:“你倒是很会说话。”
说完又惆怅地转开话题:“那日看了你们带过来的木雕戏,体会到其中的种种不幸,我却忽然觉得很庆幸。至少在奉城的这片土地上,像那样苦痛的遭遇很少,乱子也不多。比起别处,我们过得很好了。”
听到这话,铁柱忍不住捻了捻手指。
奉城苦痛的遭遇少吗?
他记得,木其尔好像就是被拐到这边来的吧……还有之前摸进山里的那几个歹人,也都是从这里过去的。
不过,看县令的神情,他应该是真心这么想。
虽说县令对真实情况的把控成迷,但能从木戏中察觉到百姓的苦处,他至少是有几分做事的心思。
县令还说,这里的人比别处过得好,倒也不算错。奉城这边总体治理是比他们所在的岩城好多了。
铁柱思索片刻,忽然觉得县令似乎还有深意。
专门给他们点出奉城与别处的差别,这话真的很大胆啊!
第105章
说这种话,莫非县令是起了招揽之意,想让他们成为自己人?
只接触了这么短的时间,应该不是发现了他们身上闪光的潜能,而是看上了他们手中东西的价值吧……看来县令对榨油这事的前景很是乐观。
想到这里,铁柱二人没敢多言,只顺着县令刚才的话尾巴附和几句,又称赞他治理有方,才让县城有好日子过。
说完这些,时机也差不多了,铁柱开始琢磨这榨油合作的事该从何说起。
通过之前的献礼,他们试出了几分县令的想法,认为短期内双方应当可以融洽合作。
他们可以借机扩大榨油规模,提高产量,还能让县令成为后台。县里百姓也能增加进项,得到的钱来改善民生。
这也算是双赢。
斟酌片刻,二人正要开口。
就听县令状似不经意道:“我听说,你们还将那风疹的药方无偿分享出去了?这是大善。不仅如此,你们还很聪慧,能从寻常之物中找到不寻常。而我迫切需要像你们这样的能人助我。”
“韦老弟……啊,我略长你几岁,这样称呼你可行?”县令问。
韦十八忙道:“自然可以,大人,这是我的荣幸。”
“韦老弟要经营商队,想来是抽不开身。不知令郎还有这位小兄弟……你叫李铁柱对吗?有没有入我县衙的想法?”县令问道。
铁柱对外的身份,是逃荒而来的韦家远方亲戚。世道不平,这样的说法他也不怕人去取证。
今日只有韦十八和铁柱来见县令,韦平安这会儿正待在外面候着,并没有跟他们一道进来。
县令说完话,看向铁柱,等待他的回应。
铁柱这边还在想刚才县令的那几句话呢。
他最后的半句话,也就是从寻常之物中找到不寻常那句,是在隐晦地透露,他已经得知榨油原料是元宝枫了?
也是,韦家就在村里榨油,能接触到的东西就是那么多,被猜到是早晚的事。他们此前就有心理准备。
只是知道了原料,榨油的工具和法子却不是那么好摸清的。
所以县令才会说那些话,这会儿又要招揽他和韦平安进县衙,大概也是在递台阶,想让他们自己提出合作的事情吧。
想通关节,铁柱就看了韦十八一眼,然后面色惶恐道:“进县衙?大人,我真的能行吗?”
心里没有任何犹豫,铁柱打算抓住这个机会留在县衙。
韦叔的商队不缺他一个,可这县令是与奉王有交集的。
如果能留在他身边,就能打探到更多的消息了。他们日后要做大事,很需要这样的渠道。
见铁柱这样,县令笑道:“不行的话,我也不会提这事了。在我看来,你年纪虽小,却是很有本事的。英雄不问出处,你不必妄自菲薄。”
铁柱谦逊而感激地应了。
双方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将事情定了下来。
他这边说完。韦十八也顺势把韦平安叫进来,让他见过县令,然后道:“既然大人并不嫌弃犬子愚笨,便让他跟着进县衙历练一番吧!劳烦大人费心了。”
县令点头,看着俩小的道:“你俩等年后再过来吧,正好能过个团圆年,好好陪陪家人。日后要忙的事就多了,年节也不一定清闲。”
铁柱和韦平安自然是齐声答应。
县令已经施完恩,韦十八很快上道地说了想给县里提供榨油的方法,帮百姓们添份进项。
县令一听,果然很高兴,兴致勃勃问询起来。
两方人相谈甚欢。
最终商定,由县令这边收购元宝果,再发定量的工钱,找百姓来做工。包括制木器、榨油、烧制盛装油的罐子等一系列事情。
得到的成品油,一半由县令这边找渠道,另一半就交由韦家商队南下售卖。
韦家商队也可以在县令的扶持下扩大规模。
售卖所得利润,县城这边占大头,他们只分一小块。
不过,因为盘子变大了,分给他们的还是会比原来多很多。
大致计划就是如此。
中间只有一件事说得模糊些,县令并没有明确许诺会将钱用在民生上。
不过也没关系,铁柱打定主意要在进县衙后好好盯着这方面的动向。
若是县令不打算实现承诺,以后就由他们来做吧。在此之前只要稳住对方就好。
说完正事,县令就表示身体仍未痊愈,体力不支,委婉示意他们离开。
铁柱与韦十八父子走出府邸,往韦家的方向去。
今日有些晚了。
铁柱要先在韦家留宿,明早才回元宝村,然后再给山中传信。
“铁柱,进县衙是好事,到时平安就要拜托你了,咱的商队也得靠你俩撑腰呢。”韦十八笑道。
“放心吧韦叔,我会好好做的。”铁柱应声道。
很快回到韦家。
几人紧绷了好几日,此时身心俱疲,陆续歇下。
一夜无梦。
韦十八他们还有事,这次不跟着回村。
次日一早,就让家中的车夫送铁柱单独回到村子。
铁柱让飞奴传信回去。
等了小半日,刘二山就带人出来接他回家。
回去的路上,铁柱说了进县衙的打算。刘二山一听,下意识有些忧心,觉得那地方很危险。
然后又想到什么,转头道:“你枣儿姐本来还说,让你年后带着商队往北走呢。眼下你要进县衙,和这事就冲突了,回头你自己找她说罢。”
说完,他简单解释了一下枣儿的打算。
铁柱一听,立刻踌躇起来。
这事很重要,可他已经答应过县令了,总不能反悔。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等回来与人商量着做决定,否则肯定是过了那村就没那店。
这下该怎么办?
因为这事,铁柱回山后也没休息,直接就和运吃食的队伍一起进城,很快找到枣儿跟前。
听完他的来意,枣儿的表情却很轻松:“其实你不必纠结,这事并没你想的那么难办。在此之前,我要先问问你,如果不考虑大局,你自己最想做什么?是跟着商队往北去,还是留在县衙里做事?”
铁柱脱口而出:“自然是带队北上!”
去过一趟南边,铁柱就彻底喜欢上了出门走四方的感觉。
枣儿点头:“我就知道。你还是安心准备年后带商队的事吧。至于县衙那边,我让钟肆去。”
“钟肆?”铁柱一惊。
是啊,差点忘了钟肆他还有改换容貌的好手段呢!让他代去县衙再合适不过,甚至比自己过去还要好!
枣儿很快把话传到钟肆面前。
作为一块称职的砖,钟肆自然没有提出异议。
不过,年后才去县衙,这会儿倒也不急,几人简单说了两句很快就散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城里就集中精力忙活几件事。
首先,就是将方仙儿的爱宠接进城中。
枣儿亲自回去接两只出山,把它揣在垫了棉花的篓子里,随着寻食的马车一起出发回城。
临行时,盛珺叮嘱她,每过几天就得把两只送回来一次。
毕竟还要充电。
枣儿自然牢记于心。
进城后,两只就被放在地上,接触到了新鲜的水泥路面。
它似乎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广阔的地方,没有树也没有石头,可以跑动的范围极大。
盛珺连着它的蓝牙,共享着它的视力,隐隐也感知到了几分它心中的雀跃。
这样的情况以前倒是没有出现过,大概是升级后的新功能吧。
不仅是两只很高兴,盛珺自己也觉得很新鲜,她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古代的县城长什么样。
唯一的问题就是两只太矮了,她的视角有点像流浪的小猫小狗,看什么都是又高又大,有一点点吃力。
在两只进城前两日,枣儿她们还提前给城中的百姓打了招呼。
说有个方君用铁造出的机关宠要进城了,是一只类似机关鸟那样的存在,会动,但是很温顺,叫大伙都别害怕。
虽说有了心理准备,但百姓们乍一见到两只时,还是有些惊慌。
好在这样相处过几天后,大伙就发现这只小机关兽果真没有攻击性,两个耳朵看久了还有点可爱。
最重要的是,它走过的路面会变得更加干净。
这样就帮大家减轻了打扫道路的工作。
于是所有人都很喜欢它。
两只的清扫痕迹遍布街道与小巷,盛珺也借着它的双眼看到了许多东西。
这天傍晚。
“两只,去那条巷子里看看。”
听到盛珺的吩咐,两只听话地拐进一条她想去的巷子里。
巷中有一排矮屋,看着都很老旧,隔音也不好。
当两只带着盛珺的目光路过一户门前时,就听见里面传来一声兴奋而清晰的叫喊。
“阿奶,快看,这炉子真的热乎起来了,好暖乎啊!而且炉上还能热中午吃剩的饭,日后咱们煮饭都能在屋里煮了,不用再出去受冻!”
盛珺一听,就想起前阵子枣儿她们组织着给城中安煤炉的事。
如今,在百姓们的齐心协力下,煤炉已经成功覆盖了大半个县城的屋舍,蜂窝煤也陆续发到了人们手中。
领到了煤,煤炉就正式派上用场,温暖了无数个小小的家。
配炉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安了管道。但使用煤炉时仍需多些注意,免得中毒。
考虑到安全问题,枣儿她们不厌其烦地和大家科普用炉的安全事项,不定期还会上门排查。
目前城中用炉情况良好,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听完这家的墙角,两只再次挪动起来,继续往巷子的深处去。
沿路上,盛珺又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内容有些差别,但大多是围绕炉子产生的感触。
她记得煤炉似乎是从最困难的人家开始装起。从这条巷子的情况来看,在这里住的人,应该全都用上炉子了。
一整巷的炉火燃起来。
就算隔着两只的铁皮,盛珺也能想象到萦绕在巷中那股温柔的热浪。
又路过一户人家。
“娘,你穿这棉衣可真好看!”
“不仅好看,这么冷的天,穿它出门也一点感觉不到冷。都是因为方君给的棉花很好,弹得也很松软!对了,晚上这棉衣还能给你盖在被子上!”
“不用了娘,咱屋里这么暖和,不用盖棉衣也不会冷的!”
最近暖棉计划实施也很顺利。
枣儿她们的策略有用,百姓们为了领棉,对学习的事十足上心……如今,已经有不少人家凑出了做棉衣的料。
真好。
在丝丝缕缕的烟火气中,盛珺感到无比心安,唇角不自觉露出了笑意。
然后她就有些困了。
两只默默开到了巷子最深处,靠在尽头的墙根上,今夜它将在此地休眠。
“晚安,忽然有点想家了,好像又快过年……”
盛珺的声音越来越小,慢慢阖上了眼睛。
两只的耳朵闪了闪粉光,很快也跟着熄灭了。
第106章
在暖棉计划的推动下,盛珺这边也解锁了一个新的特殊成就——“扫盲初成”。
具体达成的条件是,有超过一千人在她的影响下认识至少五十个字。
参考上次成就内容,盛珺猜测这次应该可以得到中学课本的奖励了。
之前的小学教材,枣儿她们早就把语数科目吃透了,音乐课教的歌大半也都会唱,只剩下常识课还在不断巩固学习中。
还别说,这套小学课程的内容是真实用,足以应付生活中的大半情况。
不过,若想进一步推动科技与发展,小学的内容就有些不够看了。
一边想着,盛珺点开了成就奖励。
令她惊讶的是,这次竟然不是课本,而是又获得了一项限量不限时的商品——野外帐篷(防寒防水保暖版)。
从名称来看,功能应该是挺齐全,用的材料也不错。
盛珺点开详情,发现这是一款现代军绿色折叠帐篷,看样式十分眼熟,好像很常见。
帐篷的容积很大,每顶都能容纳十人休息,还自带十个简易便携的睡袋。
虽说限量,但也有一千个,算下来总共可以容纳一万人。
要这么多帐篷做什么,整个兴和县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人,压根用不了吧!
盛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联想到系统可能存在的分析推测功能,这些帐篷肯定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莫非,之后会有很多灾民逃来县城,帐篷可以用来给他们住?
又或者是在提示她们即将行兵打仗,这玩意正好可以在路上扎营睡觉用?
好像还是前者的推测靠谱一些,毕竟她们这边也没那么多行兵打仗的人。
一时想不通,盛珺就和李婆子她们说了上新货品的事,又嘱咐她们最近多多注意,包括安全问题和日常生活上的事。
大家听了都很上心。
一千顶帐篷全被取出来,陆续运到县城中。
城里暂时用不上太多,枣儿她们只拿了很少部分出来试用,扎了一些在修城墙的工区,给做工的百姓提供一个午休的地点。
配套的睡袋没有发放,连同剩下的帐篷一起好好收起来了,以备不时之需。
不知为何,今年冬天格外寒冷,最近在飘小雪。
有了暖和的帐篷,百姓们做工间隙不用在风雪中来回奔波,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大家对这个温暖神奇的小绿棚赞不绝口。
只觉得方君的队伍智慧无穷,就跟揣了百宝袋一样,啥宝贝都能掏出来。
枣儿她们时刻盯着天象,害怕这雪越下越大,没两天就先停了城墙那边的活,开始统计城中百姓住房情况。
如果谁家屋顶不结实,下大雪有坍塌的风险,就可以上报,她们会立刻派人过去加固。
本来,吃饱穿暖的百姓们在县城里做活就很有干劲。这回一听是要加固自家的房屋,身上的劲头都快溢出来了!
于是,加固房屋的进度出乎意料地快。
仿佛是上天安排好了似的。
在修补完城中最后一处危房后,漫天的雪就盖了下来。
天地之间白花花的一片。
被风一吹,雪花就前仆后继黏到眉睫上,沾了也不化,让人连眼睛都睁不开,轻轻一搓就是冷冰冰的水。
枣儿她们时刻记着方仙儿的叮嘱,都很注意城中的情况,生怕出了事端。
积雪每天必须铲掉,免得道上结冰变滑,叫人摔倒。
每日做工时,她们也会煮糖盐水给大家暖身、补充体能。
在吃上更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最近甚至把火锅块拿了不少出来,偶尔和粥一起煮,做成火锅粥,给大伙加餐。
冬日就是最适配火锅的。
火锅一出,又在城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百姓们哪吃过这么香的东西?
什么番茄味的,香辣味的火锅,闻所未闻。里面煮着各种各样有滋味的菜,运气好的话,还能吃上一块肉!
脆脆香香的毛肚,嫩嫩的肉片,种类繁多。
因为实在是太香了,大伙在嘴里嚼巴着都不舍得往肚里咽。不少人吃的时候都咬到了舌头,可忍着痛也要继续嚼。
民以食为天。
不得不说,在拴住大家的胃这点上,盛珺的队伍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一些说法慢慢传开:
“跟着方君走,咱就能有吃不完的好东西!”
“就冲这些吃食,我这辈子给方君做牛马都心甘情愿了。”
“你说什么呢?方君才不会那样。在她们眼中,咱可都是大活人,她们就是最把咱们当人看的!”
盛珺通过两只听到这些谈论时哭笑不得。
说起来,因为落雪的缘故,两只最近也没在城里晃悠。
再高科技的扫地机器人也不好扫雪,地面又很脏,它最近大半时间都待在县衙里没出去,偶尔才被枣儿她们拎出门透气,或者被带回山里充电。
县城虽冷,但气氛却很温暖。
眼看离过年也没两天了,之前派出去卖零食的富户商队也终于回到城中。
这次的零食售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为身上担负着发展县城的艰巨任务,富户们对这次行商也非常上心。
为了赚钱,他们在包装上下了不少苦功,将每样零食都打包得十分精美。
最重要的是,每一份的量都很小。
货品的目标群体十分明确,穷人家是不可能花钱买零嘴吃的,他们就是要卖富人,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无论在哪里,富人们都不缺钱,只缺能吸引他们的新鲜玩意儿。
马上又快过年了,正是要吃的时候。走亲访友的嘴上肯定闲不住。
于是这些膨化食品,还有美味的糖果,一进城就取得了火爆的反响。
像是浪味仙虾条,还有五颜六色清透漂亮的水果糖,这些东西盛在精美的器皿中又好吃又好看,顿时成了城中招待贵客最上档次的食品。
商队本计划着多走几个地方的,谁知只过了两座城池,东西就卖的差不多了。
有钱人抢购零食的劲头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疯狂,一两银子称一两零食竟然也有人买,因为总量有限,最后的价格越加越离谱。
没过多久,他们带来的东西就全变成了无数白花花的银子。
就这样,还不断有人催促他们快些补货再回来,据说还有人在不断破解他们吃食的配方!
按说,这么快卖完货,他们应该能回来得再快一些才是。
枣儿她们心中也有此惑。
一问,就见商队的领头人苦着脸道:“做买卖的确没花太多时间,只是主事你有所不知,这次路上的情况非常不好。”
“因为下雪,有不少地方都在结冰。要么就是雪厚到行路艰难,车马怎么也走不快。对了,咱县西北临近的眠崇还遭了大灾,我们为了避开,不得已绕了远路才回来……”
眠崇县与兴和县相邻,但中间却隔了不少距离。
事实上,她们所在的兴和县在岩城的尾巴上吊着,离其它地方都挺远的,反倒离韦家所在的成安近些。但两地之间也隔着大山。
听到领头人的这番话,枣儿忙问道:“遭大灾,遭了什么灾?”
领头人答:“那里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厚得可怕。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听人说,他有亲人在那里,如今整个县都没了消息,联系不到人,也不知里面是什么情况。”
他语气唏嘘,“就算县里的人运气好没被冻死,再拖下去也没东西吃,恐怕还是凶多吉少……”
枣儿闻言心里一沉,莫名想到方仙儿之前叮嘱过她们的事。
兴和县目前各方面都是稳稳当当的,没有生乱的迹象。莫非,方仙儿的示警就是在说这个?
可是,一座被厚雪吞没的城,她们这些肉体凡胎该怎样闯进去,才能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救人呢?
那得要多长时间和多少人力啊……等见到人,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得了这个消息,枣儿连收到万两白银的喜悦都被冲没了。
带着银子,拖着沉甸甸的脚步,她跟随车马一路回到了深山。
这次有余钱,又能给方仙儿上供了。
最重要的是想向方仙儿求助一下雪中救人的经验。
如果可以,她想援救眠崇。不仅能救回无数活生生的百姓,而且这也是个扩大地盘的时机。
盛珺这边一听她的来意,下意识就想到了那些帐篷。
想想也是,帐篷不仅可以用于收留难民、行军打仗,同时也是救灾必备的一样佳品。
不过,只有帐篷也没用,肯定无法应付雪灾。
对了……她们还有盐,可以用来化雪。
虽然听着浪费,但这是危急关头,还有什么比救命重要?
盛珺没急着说,继续思索对策。
枣儿也没闲着,把银子陆续投到箱中。
银钱叮当作响,能量值飞快增加,上次已经超了五百万,这次直接突破千万,又升了一级,可以解锁新的货品。
听到提示音。
盛珺回过神,点开一看,发现这次居然一口气解锁了两样东西!
一个是铜制的“汤婆子”,配了一个保温布套。
还有一样就是有机融雪剂!
融雪剂的后面标注着一个(冬日限定)的字样,这种季节限定的商品还是第一次出现。
不过夏日也用不上,限不限的问题不大。
盛珺见状大喜,心道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所以说,系统果然有分析功能!
比起撒盐,融雪剂不仅好用,容量也是几斤的大袋装,在救灾用量很大的情况下就很方便用,算下来成本也小很多。
最重要的是,盐洒在地上其实会对地面有损。
可系统中售卖的这种有机融雪剂就很环保,不仅不伤害土地,从配料表来看对人体也是无害的。
有了汤婆子取暖,又有融雪剂,还有帐篷,救雪灾的难度就降低许多。
融雪剂这东西不算生活必需品,只特定时候才有用,又是救灾的消耗品。
人命关天的事没必要再标高价,盛珺意思意思设了1元,用实际行动支持大家。
汤婆子这东西就不同了,它是可以持续使用的物件,不仅救灾能用,县城里的百姓日常也可使用。
且它又是铜制的,盛珺设置的价格就稍微高一点,只略低于不锈钢盆。
等上架完商品,盛珺立马对枣儿道:“我搜罗了一些物品,或许可以派上用场,你进来看看,我一一跟你细讲。”
枣儿一听,高兴极了,方仙儿说有用的东西,那肯定是非常有用!
她立马进入店内探看。
进门后,枣儿一眼就看到了一个货架底层摆放的红色巨型布袋。
走近打开一袋,发现里面是些白花花如豆子形状大小的颗粒。
“这叫融雪剂,将它洒在厚厚的积雪上,雪很快就能融化。到时你们带着它一路撒过去,就能把那座城市从雪中救出来了。”盛珺解释道。
枣儿一听,瞪大了眼睛。
方仙儿果然是最万能的,竟然连快速化雪的宝贝都能搬出来!
第107章
虽说有了融雪剂,但救灾不是小事,还是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融雪剂的效力强,撒完后大约一刻钟就能生效。雪堆积不多的地方,靠人来撒融雪剂就行,如果积雪比较厚的话……”
盛珺很快想了个主意,“你们可以把我的宠物带上。它体内有些法力,只要还没耗尽就能飞。可以将融雪剂分装好,在袋子上掏些小洞绑在它身上,让它飞着撒,这样就能快些。”
两只之前升级过一次电池,还算耐用,应该可以在这次的除雪工作中帮上大忙。
……说起来,扫地机器人跟了她也是辛苦了,还要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除了化雪,还有别的方面也要考虑。
像是救灾的物资都得列好。
帐篷和汤婆子肯定要带。还要带足吃食,救援队伍和灾民都要吃。
饮用和煮食东西的水,倒是可以就地取雪解决。在这个朝代,空气还没受过污染,雪中也没什么有害的化学物质,煮沸的雪水可以放心饮用。
但煮东西用的燃料肯定得自备。
好在她们之前做出了蜂窝煤,这次可以连煤炉一起带上路。正好蜂窝煤也耐烧,在这种情形下就能派上用场,不仅烧着节省,还能兼顾取暖。
对了,还可以做些简易的担架抬病患用。
相关的药品也是必不可少。
想来,驱寒的方子秋娘那边应该不缺。盛珺就帮忙查了一些治疗冻伤的中药方,外敷内服的都有。
最后还有救援人员的装备。
身上穿的棉服肯定是越厚越好,棉帽棉鞋之类的也要尽量到位。还可以取些汤婆子灌了热水揣在身上。
琢磨完这些,盛珺又想起一件事:“对了,雪灾已经发生,避免不了会有伤亡……趁着天气寒凉,亡者和死去的牲畜也要安顿好,做好消毒工作。”
虽说雪灾不比洪灾那样容易产生疫病,但防患于未然。而且,日后说不准还有去别处救灾的可能性,早早熟悉这套标准流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枣儿点头,认真地记下她的话。
要说的事彻底说得差不多。
听着方仙儿的声音,枣儿心里也安稳不少,对于救灾这事终于有了几分把握。
接下来,就按照这些步骤一步步去做吧。
做到她们能做的所有事,尽全力就好了。
回到县城,枣儿很快紧锣密鼓安排起来。
方仙儿说的那种担架得现做。
好在这东西不难,能用的木工也挺多,很快就赶出不少。
接着,就要从县军中拨一部分人出来,还要在秋娘的医疗队里抽些人,整合成临时的救援队。
就算这样,人也不够用,还需要另外招募一批志愿者百姓才行。
枣儿飞快拟了计划,公开招募很快启动。
“与我们县相邻的眠崇遭了严重的雪灾,在我们有余力的情况下,理应伸出援手。现要招募志愿者数名……”钟月恒照着拟好的启示念道。
志愿者们要做的就是协助救灾,帮衬一些利所能力的事。
因为出门在外会吃不少苦,又临近年节,所以她们给志愿者的待遇十分不错。
“在志愿救灾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可以按功劳获得火锅块等特殊吃食奖励,以及汤婆子这样的实用物资。”
下面的百姓们一听,报名的热情瞬间高涨。
火锅块!汤婆子!
能得这么些好东西,过年出门吃点苦又算什么!
大伙才脱离艰辛的生活没多久,大半人报名志愿者的初衷,并不是记挂救人的事,而是为了改善生活。
但这对枣儿她们来说,并不打紧。
她们知道,志愿者肯定会尽心尽力救人,这就够了。剩下的就需要她们来努力。
只要让百姓们的生活好起来,学问也慢慢涨起来,自然就会生出滋养热心的土壤。世上的温暖会越来越多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就算条件艰难,县里的百姓们心中的善良也比大家猜想的多得多。
在志愿者选拔结束后,听说救援需要厚实的棉衣棉帽。一些没被选上的百姓,竟是主动提议要借出自家新做的棉衣,给救援队的人穿。
也多亏之前的暖棉计划,让家家户户都添置了厚实的新棉衣。
方君的队伍总是这样慷慨。
质朴的百姓们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只是想跟着效仿两分,也好回报一些恩情。
都说患难时的齐心最让人动容。
百姓们的做法也让枣儿她们更加确信,方仙儿的愿景肯定会有成真的一天,她们也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城中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
方仙儿给的帐篷得装上。
还有它说过可以用的药品,也被秋娘她们整理出来,该配的方剂全都配好,一一打包装车。
这次,枣儿仍要留在县城里坐镇,就由秋娘来带救援队,钟月恒等人从旁协助。
装完药和煤,还要带许多食物。
运输食物的队伍担子变重了,不得已请求枣儿给他们多调几辆马车用,加班加点地搬食物出山。
救灾用的食物就别想什么口味了,全是压缩饼干。
方便携带又饱腹。
最后总的救灾物资堆在一起,数量极为可观。
城中大半的马车牛车甚至驴车都被充进了救援队,装满东西。
这些应该够用一阵,等后续把道上的雪清掉了,来回跑动还能再补充一些物资过去。
在县军的保驾护航中,队伍浩浩荡荡出发,朝受灾的眠崇行进。
眠崇到兴和县的这条路,大约许久没人走过,入眼皆是白茫茫一片。
一开始,雪积得没那么厚,县军的一群人就拎着红袋子过去撒融雪剂。
她们身上是棉衣套薄甲,脚上也做了防护,比较耐寒,体力也好,很适合做这事。
一鼓作气走出很长一截路,撒下了无数的融雪剂。
方仙儿的宝贝效果一向很好,还不到一刻钟,那雪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融化。
在这么冷的天里,那雪化开了也一点没有再要结冰的迹象,实在令人称奇。
队伍竭尽全力推进。
等到积雪厚的地方,人不好走动,秋娘就把身上绑着袋子的两只放出来。
为了省电,两只也没闪烁耳灯,很快飞向空中。
盛珺连接着两只的蓝牙,紧张看着这里的景象。
四面八方都是白花花的,看久了真是有些眼晕,幸亏她没有雪盲症。
不过,这里的雪都这么厚了,眠崇的情况果然很不好。
两只撒完融雪剂后就飞回来,又续了一袋继续撒。
一路就这样交替着撒雪,效率还算不错。
大伙白日里铆足了劲头除雪,夜里就取出帐篷扎营休息。
之前在城里用还不明显,如今在这样严寒的情形下,她们才意识到方仙儿给的帐篷究竟有多么好用。
它防水不说,还格外坚固稳定,夜里就是有大风吹过来也纹丝不动,让人可以安心入眠。
而且,它的保暖效果真是不一般,燃起炉子就和在暖和的屋子里也没两样,但又很透气。
上好的帐篷让大家艰辛的救援之路舒服了不少。
足足过了好几日,一行人才终于看到眠崇的影子。
地上的积雪厚重无比,天上竟然还在飘着小雪,远远望去,整座眠崇城就和雪一样静谧。
“但愿一切还来得及。”有人忧心地说。
“城门是开着的!”另一人眼尖地叫道。
只是,从门外到门里,入眼可及的地面被尽数吞没在皑皑白雪之中。
秋娘咬牙道:“再加把劲!看这样的雪势,城中若是还有人,或许只是困在屋中出不来……不一定会被冻死!”
两只还剩最后一截电量,从这里到城门的路就由它来开。
只是,撒完这些它估计就要关机了,没法在城中大肆撒融雪剂,后面就得靠秋娘她们亲自动手了。
趁两只开始行动,秋娘她们也没闲着,用融雪剂清理周围的地面,开始扎帐篷。
城里的房屋不知塌了多少。
若是侥幸没塌,估计也很危险了,而且也不暖和。要是救出人来,还是先搬出来住帐篷更好。
方便她们统一救治投食,取暖也有保障。
这边,两只很快在路面撒完融雪剂,又自觉飞入城中,在几处屋舍前把最后一丝电量榨干了,闪了两下耳朵,又勉强飞出城,掉在城门外的一处雪堆里。
盛珺这边的蓝牙立刻切断了,两眼一黑。她默默叹了口气,在心中替眠崇祈福。
秋娘眼尖地看到了两只坠落的方位,焦急等待着地上的雪化,等会儿好第一时间把它救回来。
“咱们先把物资搬进帐篷,回程运送物资的车马可以准备出发了。”
秋娘安排道,“把方君的铁宠也一并带回去。”
过了一会儿,地上的积雪彻底融化了。
两只被捡回来,随着马车离开。
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的救援行动。
秋娘她们深吸一口气,安排一部分人留在帐篷处,准备后勤工作,支起锅炉烧水,灌汤婆子。
另外还要煮东西,就是灾民不吃她们自己人也得吃。
医疗小分队也在整理药品,随时准备熬煮汤药。
见后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剩下的人全都出动,带着融雪剂和铲子之类的东西,一齐前往县城搜救。
进入城门,远处的道路旁是两排紧闭大门的商铺,近处却有一排简陋的屋舍。
两只在最后关头,曾给其中几户屋子门前撒过融雪剂。
此时,雪已经化开了。只留屋顶上却还堆着积雪。
秋娘示意其他人赶紧去城中各处撒融雪剂,自己则是带着两三人走到这几户人家门前,大声喊道:“里面还有人吗?”
说完便竖起耳朵,静静聆听着。
她知道有人应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人没事,估计也饿得说不出话了。但万一人还醒着,她们不打招呼就闯进去,万一把人惊到就不好了。
没听见任何动静,秋娘便领人把门破开。
打开门快步走进去,屋内和屋外的冷意也没差太多。屋内有柴火烧尽的痕迹,屋里没有见到任何吃食,连残渣也不剩。
秋娘大致扫了一眼,很快瞧见不远处一张靠墙的老旧木床上,摆着一床鼓着几个包的破被子。
秋娘几人很快冲到跟前去,小心翼翼掀开被子的一角,里面露出了几张冰冷的,双眼紧闭的,枯瘦的脸,有大人也有小孩。缩成团抱在一起。
秋娘抿住唇,飞快伸出手,挨个探了探鼻息。
下一刻,她表情就惊喜得像是中了百万两黄金一样,激动喊道:“快,快些救人,她们还有气!!”
第108章
钱七一家四口,住在眠崇县城边缘简陋拥挤的矮屋中。
上无老,下有小,又要在县城讨生活,日子很有压力。
幸好一家人都很勤劳。
钱七自己在酒楼的后厨帮人打杂、搬东西,他媳妇儿手巧,就在城里接些绣活,时不时也会帮人缝补浆洗。孩子们打小就能操持好家中杂务,为父母分忧。
今年的冬天寒冷,日子十分难过。
钱七每日顶风外出奔波做工,辛劳无比。他妻子接活做活也格外艰难,手都冻出了寒疮。
可为了生活,他们谁也无法停歇。
好在城中县令体恤百姓,帮大家修缮了屋子,还动员全县的富户筹捐,给城中百姓发放了一些冬日救济粮。
这救济粮虽不算多,但对钱七他们来说,省着吃也能吃挺久,缓解了家中不小的负担。
说来,以前从未发过这种东西,今年这还是头一遭。
听县令说,是感觉今年冬天不太对,恐会出事,才要做这些准备。家家户户都有囤粮的话,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也好应付。
除此之外,县令还叮嘱大家多囤柴火之类。
钱七将这番话仔细记下,回去后就告诉了妻女,一家人节省准备起来,省吃俭用地囤粮囤柴。
可惜,并非所有人都像钱七这般上心。像是钱家隔壁的龚八一家就没将这话放在心上。
领回来的救济粮,他们直接敞开了肚皮吃,家里顿顿都能飘出浓郁的饭香,让钱七一家人闻着倍感煎熬。
不过没几天,那粮就被吃得差不多了,饭香再没飘过。
中途钱七还劝过几次,还让龚八囤柴。
结果反被对方取笑说:“我看着你倒是囤了,日子也没见过得多好。我家没囤,至少还过了几天富足的日子。如今吃光抹净,也不过是再过回以前的生活罢了,何必还要囤?好不容易有点福,这时不享,难道要带进坟头才享吗?”
钱七嘴笨,闻言也说不出什么辩驳,只能不再劝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不过,他心知这次囤粮与那什么及时享乐的话毫无关系。只不过是怕老天翻脸做的准备罢了,这都是为了生存。
又风平浪静几日,某天突然开始飘雪。
对于下雪这事,人们心里都有准备。只是谁也没有预料到,那雪竟然毫无预兆下得极大,大到瘆人。
除了不得不出工卖命的可怜人外,剩下的人都胆战心惊地缩在家里,完全不敢出门。
钱七本迟疑着打算出门做工,结果被妻子流着眼泪劝住了,死活不肯让他去,于是便也留在家里休息。
隔壁的龚八却是出门了。
没办法,他家没存粮,不出门一家都要饿肚子。
雪没停过。
门口落满积雪,钱七出门扫了一次,很快又前仆后继落上了。扫雪这事费力不说,身上的热气也会消耗殆尽。
他干脆没再动手,打算等雪停了再说。
难得清闲,钱七就这样窝在家中足足睡了一日,往常因疲惫而透支的精神都养好几分。
谁知第二天将家门一开,就发现门前的雪已经堆了有大半个人高,完全走不出家门了。
钱七心中升起几分后怕,而后便是恐惧。
后怕的是,幸亏县令加固了城中的房屋,也幸亏他听进去了县令的话,存了不少粮和柴。就是困在家中,一时半会也饿不死。
恐惧的是,没人知道这雪会下到什么时候,地上那厚厚的雪又会在何时化去。
钱七一家对后面的日子茫然无比,但什么也做不了。
门前雪不好除,就是能除,也不轻松,只会让粮和柴消耗的更快。
这种情况下,出门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在家窝着吧。
几人彻底勒紧裤腰带,缩在被窝里保存气力,直到饿极了才吃两口饭,夜里冷得受不了才点柴。
就这样过了几日。
雪竟然还没化。
谁也不敢想隔壁的龚家如何了,也没心去关怀别人的生活,因为他们自己都看不到后面的日子。
一家人越来越麻木,一开始还会每日数数家里剩余多少柴粮,后来也数不动了。
能少吃点就少吃点,坚持活过这个雪天就是胜利。
饿了吃口粮,渴了就抓两把雪吞了,偶尔点柴暖一下屋子,然后就缩回被窝里浑浑噩噩地待着。
又看了一眼,雪仍没化。
从开始到现在过了几日?好像有些记不清了。
家里的柴还剩最后三根,怎么也舍不得烧,况且只三根柴也烧不了多久。
钱七的儿女总是将柴抱在怀里,仿佛这样人就暖和了,能有一个念想。
房子里冷极了,好在还没到冻死人的地步。一家人团在一起也能多点热气。能活。
不过很快,吃的也要没了。
最后俩大人只能紧着孩子先吃,自己尽量扛着饿。
渐渐的,一家人眼睛全都睁不开了。分不清身上的麻木感到底是冻的还是饿的,分不清手脚是冷还是疼。舌头也是僵的。
他们时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睡觉,还是昏过去了,又慢慢醒来。
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直到这天,一家人彻底失去了知觉。
……
在一片融融的暖意中,钱七迷茫地睁开双眼。
眼前一片模糊,看不分明,只能感知到一片浓郁晕开的深绿色。
他竟然还活着么?
身上无力得像是死了。
“他醒了,快端饼干糊来!”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
接着,一口热乎乎的吃食就强硬地撬开了钱七的嘴。
嘴里突然塞了东西,钱七动了动舌头,发现口中似乎没了那种僵硬的感觉,舌根重新变得柔软。
不过,也不知是味觉失灵了,还是说他是真的死了,地府的食物没滋没味。
钱七这会儿吃不出任何味道。
只是下意识嚼了嚼,发现全是软软的糊,也没什么需要嚼的地方,就咽下去了。
热乎乎的食物顺着嗓子眼慢悠悠滑进腹中,钱七能清晰感觉到它在食管中滑行的痕迹。
他的体内仍是冰的,被这热腾腾的吃食慢慢唤醒点亮了。
等食物到了肚子里,他的目光也逐渐聚焦。
钱七终于看清眼前站了个年轻男人,正端着个木碗给他喂食。
而他自己,则被包裹在一个紧致的,绿色的大口袋里。
这种感觉并不束缚。
经历过那样的冷意,钱七竟然觉得这东西很有安全感。
他很想再往袋里缩缩,可惜没有力气。
不过,脑子也终于醒过神来,能想起一些东西了。
钱七的目光移向男人,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地问道:“我……我还活着么……婆娘人呢……孩子们在哪?”
男人见他还能说这么多话,忍不住高兴道:“放心吧!你还活着,你的家人也都活着。她们虽然没你醒得快,但肯定都会醒来,我绝不骗人。”
“你先别想那么多,快把这吃食咽了。等吃饱喝足了,养好身子,才能有力气去瞧你妻女。”
钱七一听,心里踏实下来。
又一口饭食喂到他口中,他乖乖吞了。
这次,味觉好像也恢复了不少,他从这口饭中尝到了浓郁的粮食香气。
真香……
钱七细细品着,有些舍不得咽。
但看一旁男人还等着给他喂食下一口,就还是咽下去了。
年轻男人耐心给他喂完了半碗饭,又给他喝了些热水,然后道:“就先这些。你饿了挺久,不好一口气吃太多。”
“好了,还有其他病患要喂,我先过去忙了。你就好好休息,等你婆娘醒了我肯定过来告诉你。”
“过两刻钟我会给你端碗药来喝。期间若是有什么事,你叫两声我就能听见。”
说完就看着钱七,等待他的回应。
钱七看着男人,其实心里还有很多很多想问的问题。
比如,这是哪?这套着他的袋子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暖和舒服?
对方又是谁,是县令那边的人吗?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救他们这样的人,还给他吃那么好的东西……
想了很多。
但他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只点了点头,发出一声轻轻的“嗯”。
年轻男人见状,很快转过身,从不远处的篓子里又取出一个木碗,走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喂另一个人吃饭。
钱七这才看清楚,地上还躺着好多和他一样,套在绿袋子里的人呢。
有的醒了,有的还睡着,但仔细看去胸口都有起伏。
都是活人。
钱七想着自己的妻女,很快又撑不住睡了过去。
眠崇城中。
秋娘她们仍在奋力救援。
第一批融雪剂要用光了,她们就用铲子去挖,总能把堵在人门前的积雪开出道来。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她们来。
路上的雪被融开了,偶尔会露出冻了不知多久的人躺在里面,甚至还有小猫小狗。
在屋里待着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幸运的,总有人没撑到她们来的时候。
还有几户人家实在不幸,房子没顶住,还是塌了。
见到这样的场景,秋娘她们红着眼眶和鼻尖,也不敢落泪,生怕眼泪会冻在脸上。
而且,哭起来也耗力气,不如去救更多的人。
在自然中人总是显得很渺小,可好在她们不是完全束手无策,在方仙儿的助力下,也能从老天那里抢回几条人命。
救援加快。
统计下来,伤亡只占少数,多数人还是成功获救。
无论是商人、读书人,还是平民百姓。全被她们顺利运了出去,安置在无数个防寒的帐篷中。
帐中燃着暖炉,有热乎的餐食和热水,还有源源不断的汤药进进出出。
有越来越多的人醒过来,渐渐恢复生机。
她们甚至还从县衙中救出了眠崇的县令。
大雪落下当晚,县令正在县衙中通宵办公,衙中只余几个护卫与他一同留守。
恐怕县令也没想到大雪来得那么突然。
因为县衙的囤积有限,几人能挺到现在十分不易。情况都很不好,至今仍在昏迷,医疗队的人正在努力施救。
从县衙中,秋娘她们还找到了一些东西。
在雪灾前,眠崇县令若有所感,曾向岩城知府发出求助,只是没能引起重视,甚至得了一封敷衍客套的回信。
县令还向临近的两座县城发出求助,也是石沉大海。
他给兴和县也拟了一封信,只是踌躇再三,最终也没寄出去。
或许是对兴和县令之前的作派有数,对其不抱希望。
这倒是从侧面说明,她们目前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并没有走漏管理换人的风声。
因为对外求助无门,县令自己便做了许多努力,甚至还掏了不少私产贴补民生。
若不是他修缮了城中的房屋,这次伤亡又要增加几分。
第109章
在秋娘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品行不错的眠崇县令及几名护卫也彻底脱离了危险。
只是目前仍在昏睡。
城中的救援行动没有停歇。
之前方仙儿给的冻伤药方十分好用,眠崇受灾百姓能恢复得这样快,这些东西功不可没。
中途,携带补给品、帐篷和融雪剂的车马,以及充满电的两只,也都顺利返回眠崇。
听驾车马的人说,那融雪剂真是神了,之前融开的路直到现在都没冻上,大大提升了车马在两地间往来的速度。
另一边,活力四射的两只再次展开融雪工作,效率满满,城中的雪以极快的速度消失。
没多久,县城里的施救工作彻底接近尾声。秋娘就带人往周边的村落去了,开始救助村民。
在眠崇城外的空地上,壮观地挤满了深绿色的帐篷,全是这次救出来的人。
幸亏方仙儿给的帐篷够多,不然还真住不下。
只是人一多,志愿者也不够用了。
好在不少身体已经恢复的眠崇百姓,也在四处帮忙,帮救援队缓解不少压力。
日子很快到了年三十的前一天。
这个新年肯定得在眠崇度过。
可秋娘她们谁也没觉得遗憾,反倒觉得这年过出了别样的意义。
意义就是能让眠崇的百姓,迎接新的一年。
这天,救援的队伍也有了新发现。
秋娘对众人道:“我们今日找到了两个相邻的庄子,似乎是专门用来养鸡鸭的。里面有几位管事和许多做活的人,都被我们救出来了,这会儿还没醒……”
“庄子里的鸡鸭舍还没完工,只盖好了一小部分。那些鸡鸭都被冻死大半,只有少数养在屋子里的活着。”
她们找到两个庄子占地很大,鸡鸭数量也不少,不知是哪家富户的。
那些存活的鸡鸭,看起来都是精挑细选的优良品种。个头壮硕不说,饿了这么几天也还活蹦乱跳。
秋娘看得十分眼热。
她暗道,等找到了农庄的主人,怎么也要商量一下,给她们带些鸡鸭回去,开春后好养。
一群人正说着话,有人跑过来说,眠崇县令已经醒了。
秋娘一听,忙跟在报信那人的身后,走到一处帐篷跟前,掀开帘子走进去。
那县令就在里面某个睡袋中躺着。
他刚到不惑之年,家有一妻一女。
雪灾时,妻女都在府中,情况要比他好上很多,醒得也更早。
如今母女俩就在与县令相邻的睡袋中好奇看着秋娘。
秋娘快步走到县令跟前,见他虽无力,眼睛却很亮,精神很是不错。
县令抖了抖嘴唇,轻声对她道:“真好,眠崇得救了……你们,是上边派来的人吗?”
秋娘眸光一闪,想起枣儿交代过的话,说:
“我们不是你想的任何一路人。之所以来到这里,只是不想让眠崇葬送在雪中而已。”
说完便盯着对方的反应。
眠崇县令一愣,摇头苦笑道:“果然如此,我就知道。”
他也没多问,只诚恳替百姓们道了声谢。然后发了会儿呆,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他才开口道:“若不是你们前来,眠崇早就是死城一座。我已经听说了,大半的人都活了下来。眠崇人的命是被你们挨个救活的……”
县令说着,慢慢环视四周,看着眼前暖融融的帐篷,还有帐中冒热气的火炉,感受着空气中传来的阵阵饭香。
他闭了闭眼睛,嘴角却不自觉勾出一个笑:“所以,日后眠崇也不会再认旁人,只认它的救命恩人。”
秋娘心里一松,听出对方这是投诚的意思,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眠崇县令是个聪明人,交流也不费力,这样很好。
不过看对方的样子,估计也是被之前求助无门的处境伤到了,心灰意冷,才会这样决绝果断吧。
也好,这样她们也能知道,后面该拿什么态度对待眠崇。
自己人有自己人的相处方法,手段不会那么强硬。
秋娘笑道:“那县令大人就好好休息罢。等你好起来了,我们就一起重建眠崇。”
县令忙道:“某担不起大人的称呼,你直接唤我程顺便可。”
他将姿态摆得很低。
秋娘却摇了摇头:“程县令做得很好,百姓们也一直在为你说话。以后你别辜负大家的期望就是。”
她们要忙的事情也多,眠崇这边还是先让程县令管,不过在一些政策上肯定得随兴和。
说完这话,秋娘就要抬脚走出帐篷。
程县令连忙叫住她:“主事请留步!”他听旁人都是这么叫秋娘的。
秋娘驻足,疑惑地看回来。
“我之前召集过几家大户,一起包了两处庄子养鸡鸭,育禽苗。想等开春后组织百姓们来养,也好多个进项。只是,冬日里修缮完城中的房屋后,再修鸡舍似乎就有些晚了,没能修好,那些鸡鸭估计也没养住。趁着它们冻死不久还能吃肉,主事可以尽数搬走。”
“说起来,那农庄上还留着人,附近的村庄也……”程顺的声音越说越小。
秋娘闻言有些惊讶,没想到那农庄竟是县令带人弄起来的。
不过她也听出来了,程县令是想求她们去救周围的村民,又觉得麻烦她们,心中不好意思,才将那些鸡鸭肉举在前面顶着说。
秋娘忍不住笑道:“程县令心系民生,我们自然也不会让你失望。时至今日,眠崇周边的村庄已有大半获救,你不必为此忧心。”
“说来也巧,今日我们正好找到了那养鸡鸭的农庄。你猜得不错,鸡鸭的确被冻死大半,但也有一部分活了下来。”
“我本想着要找农庄的主人,交换一些鸡苗去养,如今看来可以省些功夫了。”
程县令一听,立刻放下心来,道:“真是太好了,多谢你们,多谢你们肯过来,也多谢你们这样无私地救人!至于那些鸡鸭,无论死活,请你随意取用。”
比起对方在救助中付出的人力与物力,以及四处救人的大义来说,鸡鸭倒又算得了什么。
“不必客气,这都是我们该做的。”秋娘道。
得了程县令的准话,她很快走出帐篷,要去处理那些鸡鸭。
活着的鸡鸭苗可以先养着,冻死的就得赶快吃。
说起来,正常的杀禽步骤都得先放血。
那些冻死的鸡鸭,血都凝在肉里,口味恐怕不会很好。不过,怎么说都是实打实的肉,也是稀罕东西。
一部分可以运回兴和县犒劳百姓,剩下的就给眠崇人补身子吃吧。
秋娘很快安排下去,叫人去搬鸡鸭来。
盛珺通过两只得知这件事后,就让它在地上画出了两个字给秋娘作提示:调料。
秋娘立马悟了。
和运送物资的马车说,再拉补给时,可以带少许调料过来。烹饪前处理鸡鸭时,用上一些,可以去腥遮味,味道就会好上许多。
这样就不浪费肉了。
包括运到兴和县的那批鸡鸭也可以如此处理。
其实除了调料,盛珺还想到一种做鸡肉的办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裹上方便面粉做炸鸡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眼下两个县城都没有充足的油水,眠崇还全是病号。算了,就这么吃吧!
鸡鸭用处多多。
除了吃肉,秋娘还组织恢复的病患们帮忙,把鸡鸭毛都扒了下来。
鸡毛可以做肥料或者饰品等等,鸭毛则是在保暖上很有奇效。
秋娘转述了方仙儿教的一种方法。
大伙听话照做,很快把鸭毛上的绒和大毛分开,清洗过烘干,缝进了衣服里,穿上就和薄棉衣一般暖和。
不过,单纯把衣服缝起来,毛就会乱跑,甚至团在一起。
方仙儿那边很快又出了个主意。
让大家在衣服上缝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菱格,把绒毛均匀地圈在格中,这样绒毛就跑不掉了。
做出来的款式也很新奇,穿身上还挺好看。
这样的衣服被称作“羽绒衣”。
兴和县的棉花堪堪够用,肯定无法分到眠崇来,眼下这些羽绒衣就解决了不少问题。
因为条件受限,这种羽绒衣肯定与盛珺在现代见过的有差别。
御寒效果倒是还行,但经常会有跑毛钻毛的情况发生。
好在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有几位婶子靠着精湛的技艺,在走线上做了一些设计,缝了特殊细密的针脚,跑毛就没那么频繁了。而且菱格周围也像是做了专门的刺绣工艺,在盛珺看来相当时髦。
在这一刻,古今人类的审美达成了统一。
无数鸭毛被发到眠崇的百姓手中。
大伙在休息之余就做些活,给自己缝制羽绒衣穿,抗寒能力就提上去了,出门活动也不怕风寒。
不过,鸭毛数量毕竟有限,不少人衣服里还是掺了点鸡绒,但总体来说仍是非常暖和。
程县令见状,对秋娘等人也是敬佩不已。
往日,大家也知道往衣服里填毛有些御寒效果,可谁也不清楚鸡毛与鸭毛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看来日后这鸭子可以再多养一些。
且那菱格锁毛的方法也颇有巧思,实在充满智慧,令人大开眼界。
救援行动彻底结束,新年终于来临。
想着去年看过的春晚,秋娘她们就分头在帐篷里给眠崇的百姓唱了几首歌。
都是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易懂,旋律又轻快的曲目,很容易就能跟着哼唱。
在一阵阵的歌声中,新年的气氛就冒出来了。
眠崇县也在众人的齐心之下渐渐恢复了生机。
秋娘知道,救人也只是一个开始。
在眠崇彻底恢复正常之前,她们需要持续支援吃食。
而她们扎根的兴和县目前也在发展期,支援时间绝不能拉得太久,否则会拖进度。
最好的法子,就是扶持着眠崇自己快些站起来。
秋娘盘了一下眠崇现有的资源,打算给枣儿去封信。
在出发之前,枣儿曾说过,这次救援中的寻常事项都让秋娘自己做主,她也算做得不错。
但这样事关日后发展的大事,就要和大伙商量着来。
虽说是商量,但她人在眠崇更加了解情况,总得拟个初步计划才行。
秋娘用炭笔点了点纸。
眠崇养鸡鸭的农庄损失惨重,一时半会肯定生不出效益。
说来,程县令还组织百姓种了不少板栗树,据说品相不错,去岁秋天得了不错的收成。城中各式板栗吃食也成了一大特色。后面入冬时修缮房屋,赚钱的板栗也有巨大的功劳。
板栗树耐寒,今年也能继续种,干脆借机扩大规模好了。
只是,果实的收获期怎么也要等到秋天,实在是太久了……入秋之前得想别的办法。
对了,可以从兴和分些活到眠崇来做,熬过前面艰难的时期。
正好兴和县事情也多,最近有些忙不过来了,分过来一部分,就可以跟着喘口气。
那么问题又来了,分什么活比较合适?
琢磨这些事令人头痛。
秋娘干脆走出去,找了些眠崇的村民闲聊。聊了几句,就听有人感叹说,在眠崇生活十分艰难。本地产出匮乏,甚至临近的两座山都是鸟不拉屎的,秃就算了,也没见过什么野物,只能翻出乌漆嘛黑的脆石头。
若不是县令一直想法设法拉拔大家做事,这日子恐怕会更难过。
秋娘听了,心中猛地一跳,总觉得关于这山的描述有些耳熟。
她很快带人去看了看那座山的情况。
融化一片落雪,再用工具敲开冻硬的土,果然从地下翻出了许多黑乎乎的东西。
秋娘一眼认出那是煤。
行了,她知道该把什么活挪来眠崇做了!
第110章
之前,方仙儿给过她们一张煤矿方位图。按图所示找到煤矿后,她们就用火药开采,大幅提升了采煤效率,后来又成功制出了蜂窝煤。
那处煤矿所在地,离兴和县还是有段距离。来回运输也要花些功夫。
可眠崇发现的这两座煤矿山就不同了,离县城较近不说,煤的储量似乎也更充足。
若是把蜂窝煤相关产业移到眠崇来,那她们自己的煤矿就可以暂时停止开采,变成一处储备煤仓。
这样的话,挖煤的那群犯人也可以转移过来,接着发光发热。
不过,就算他们来了,人手肯定还是不够用。得从眠崇招募一些做苦工的人,再在待遇上多做些补偿。
有了思路,秋娘很快给枣儿拟信一封,说了这些想法。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城中积雪也彻底清理干净。
检查过没有问题的房屋就可以正常住人,秋娘她们还在城中撒了许多生石灰“消毒”。
然后就要安排住在帐篷中的百姓们慢慢回迁。
在回迁途中,多数百姓都对帐篷表达出了浓浓的不舍之情,也与秋娘一行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大伙每日睡在温暖的棚子里,睁开眼就有热乎美味的饭食可以吃。
没事还能与四周的病友聊天说话,还有人来教大家唱好听的歌。
唯一要做的,就是快些养好身体,不用去操心生活的琐碎,这样的日子真是太舒服了。
百姓们动了起来,程县令这边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秋娘很快就将城中杂七杂八的事项甩回他手里,她们这边只负责提供吃食,做一些重要的工作。”
程县令接手事情后,带着衙役,游刃有余地安排城里的工作。
秋娘趁机跟着学了不少东西,一一记下,等回家后好和伙伴们分享。
她们这帮人都是草莽出身,这还是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正经的管理手段呢。
眠崇不算难管,毕竟是个不受人重视的小县城。
之前这里的人比兴和县还少。遭了一场雪灾,又有了少量的伤亡,人就变得更少了。如今俩县城的人加起来总数都没过万。
等百姓们回迁得差不多,枣儿的回信就也到了。
蜂窝煤计划得到大伙的一致认可,正式在眠崇启动。
不过,像是煤炉之类的东西,枣儿说还是让兴和来做。
秋娘得了信,立马就告知程县令她们的一系列打算,又说了那两座煤山的事。
程县令一听,十分惊喜。
他也知道整座城一起吃白食的消耗有多大,正发愁恢复的事,没想到对方已经想到了周全的办法。
而且,解决事情的关键,竟然是那两座令人发愁的废山。
原来那并不是废山,而是藏着石炭的宝山!
对于石炭,程县令略有耳闻。
只是此物金贵,他对这方面了解并不多,也没有亲眼见过。
眠崇位于北地,又是个不受待见的偏僻地方,他就没往那方面想。
好在,因为这些原因,眠崇可能有煤的事,也一直没有传出去。
秋娘闻言道:“如今你也知道了它的重要性,日后就更不能走漏风声。”
“这是自然!”程县令严肃地应了。
探讨完这事,就开始筹备采煤相关的一系列事项。
采煤、运煤、配料、做蜂窝煤……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后勤工作。每步都得安排人。
做煤的事转到眠崇,倾一个县的人力去做,肯定就不是她们以前在兴和那样的小打小闹了。
用方仙儿的话说,可以在县里办一个蜂窝煤厂。
像她们之前做蜂窝煤,只是想给城中供暖用。
而眠崇这边开厂制煤,不仅可以撑起两地的供暖,还能囤许多煤作为储备物资。
本来还想过把蜂窝煤当商品售卖的事,后来这主意也被否了。
这玩意似乎比较敏感,就和压缩饼干一样。自己人吃用没问题,但在拥有足够的实力前,并不好叫外人知道。
说到实力。
收拢眠崇这事,本来不在她们的短期计划内。只是事发突然,她们又正好碰上了,才顺势而为。
等开春后,还有北上边疆的计划。
这样看来,发展的脚步一抬,前进速度要比想象中更快。也不可能再停下来。
所以,她们需要做足准备,多多囤货。这样才能在拿下一块新的地方后,快速调取资源将其盘活。
眠崇这边。
程县令操办煤厂,秋娘一时半会也走不开,跟着一起忙。
在两地之间运输食物的队伍就没歇过。
不过,两只作为这次救援行动的大功臣,这会儿就可以凯旋归山了。
一路快马加鞭,两只被众星捧月地送回盛珺身边。
凭借这次所作所为,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更上一层楼。
从“方仙儿的宠物”成功变为“方仙儿的厉害宠物”。
两只对此似乎有些小骄傲。
在盛珺的店里扫地时,它打扫的方式都从慢悠悠的横扫变成了画着圈扫。
令盛珺哭笑不得。
在眠崇救援结束后,盛珺这边也解锁了一项名为[雪中送炭]的特殊成就。结合雪灾与后续的制煤工作,这名字倒也十分贴切。
盛珺查看了这个成就的具体描述:绑定地区成功抵御一次雪灾,且区域内居民存活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即可解锁。
她的目光从“绑定地区”四个字上飘过,不知道系统又在玩什么新花招。
这次抵御雪灾有成就,想来其它天灾也可能会有。
但说句实话,盛珺并不是很想拥有这类苦难换来的成就,让人心里很不好受。
甩去杂乱的想法,盛珺点开这次的奖励,眼神重新燃起光来。
她期盼已久的中学课本终于出现了!
简单翻看一下,又是加量加厚的精装版,比之前的小学课本厚得多,内容涵盖了初一到高三的知识量。
这次没见音乐美术课……呃,不过上了中学就失去美术和音乐课,这个安排倒是很写实。
除了语数这样的基础科目外,新增了理化生,地理和历史也没落下。
理化生这三门课没什么好说的。
盛珺看了一眼地理书,里面的地图很全,从小县城到大世界都有标注。
名称虽有不同,但地表板块分布很接近现代世界地图,只在一些细节上有差别。
盛珺又翻了两页历史,发现里面都是陌生的故事。
不过排版与讲解方式倒是很贴近现代的历史课本,关于各个朝代的分析也很细致。
看来这些都是专门针对这个朝代编撰的书,很实用。
得了中学课本,枣儿她们又有的学了。希望大家能早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发展中去吧。
恰好在盛珺拿到书的这天,枣儿与搬运吃食的队伍一起回来了。时辰比往常稍晚。
枣儿走到盛珺跟前时,脸上还带着隐隐的愁绪。
盛珺见状,就问了一句情况。
只听枣儿叹气道:“唉,最近来回运输东西,用马用得有些狠。我听驾车的人说,有两匹马儿怕是彻底跑不成了。”
这年头,马匹也是很金贵的东西。对于她们来说又不可或缺。
马儿常有伤耗,需要替换,就得源源不断花钱买马。
而且她们也与先前那几匹马处熟了,这会儿就觉得心疼。
盛珺听了十分唏嘘,不过她很快就想到什么,问:“对了,你们的马儿有钉马掌吗?”
枣儿好奇道:“钉马掌,那是什么东西?”
盛珺说:“就是按马足底的形状,在马蹄上钉一副铁掌,这样马儿就能跑得更久。”
枣儿道:“那两匹马,的确是因为马蹄磨损厉害的缘故,才跑不动了。这钉马掌听起来是个好法子,长痛不如短痛,能减少马蹄的磨损就值得。”
盛珺笑道:“这你就想错了吧,并没有短痛这一说。马蹄底的部位,就相当于你的指甲。你修剪指甲时不会痛,马儿钉马掌就也没有痛感。当然,修指甲时碰到肉了肯定还是会疼,钉马掌时也要注意这些才行。”
枣儿高兴道:“原来如此,以后的马儿都有救了!我又独自学到了有用的东西,等回城后可要好好和他们卖弄一番才是。”
能帮上忙,盛珺也很高兴。
她把马掌的具体样式说了一遍,枣儿很快记下了,打算回去就做。
钉马掌的插曲结束。
盛珺终于有机会把中学课本交到枣儿手中。
“这是……”枣儿翻看着,两眼放出光来。
距上次方仙儿拿出这样的宝书,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日。
学过那套书后,枣儿她们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学问有多么珍贵。
常识之类的就不说了。
音乐课也带给她们许多帮助,那些歌曲用来鼓舞团结百姓,也非常有用,很能振奋人心。
再就是数学。
学会以后,她们每个人都能顶一个账房来用。
还有语文,让她们的谈吐日渐提升。与人说起话来言之有物,谁都不敢将她们看轻了去。
如今,方仙儿竟然又拿出了一套书,说是里面记着比之前更高深的学问!
这能不让人激动吗?
盛珺道:“我曾给你说过□□,但我猜想你或许也困惑过,为何几样平平无奇的东西,合到一块儿就能产生那样大的威力。”
“还有之前酸化的土壤,为何可以用熟石灰救过来。那用来带动鼓风机的水车装置,为什么会有那么足的劲。”
“这些,你们都可以在这套书中找到答案。甚至由此做出更多的东西。”
“枣儿,一直以来,你在我心中都是最有悟性的,我相信你能很好地掌握这些东西。这次回去以后,就带着大家一起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