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指挥,但不自动
哪怕是效果没有热像仪那么好,但是只要能达到一定成像质量,价格还便宜,那能考虑的方向可就多了。
想起这个事情,高振东也是好笑,自己一步把热像仪搞出来,微光夜视仪却是被自己给跳过去了。
那东西在这个时候国外也是刚开始起步,考虑到价格和成像效果,第一代的效果实际上很差,价格倒是相对便宜,但是体积硕大,那个多碱光阴极、光学纤维面板、光电系统三极的结构很复杂,甚至整出来不见得就比现在的热像仪便宜到哪里去。
至于想往电视制导炸弹上装,几乎不可能,体积、重量都不合适。
说实话,用那玩意,就算是价格再便宜,高振东也没兴趣。总不能为了钱连最基本的效果都不要了,而且用过热像仪的部队,要让他们用一代的那种效果,可能部队先受不了。
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和第二代的成像对比图,高振东前世看到过,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他瞄上的,正是至少第二代起的MCP(微通道板电子增强器),这东西结构就简单多了,但是微通道板的加工,他现在不是很清楚是否有把握。
“好的,回头我看看,尽量解决这个问题。”高振东向防工委的领导他们点了点头。
会议继续,空军的同志提出了情报自动分发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是今天他们的核心,重中之重。
实际上在没有图-4特这类特种机之前,压根就没有这个问题,也根本没有这么多情报需要分发,也没有那么些渠道去分发。
没有需求,自然就没有问题,然而现在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大了。
“……说实话,现在我们的特种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情报的分发上面,问题也越来越大……”
听见这个,倒是没有人忧心忡忡什么的,这个问题属于是幸福的烦恼,能力增强了,随之带来的需求也更多,这是好事。丧事不能喜办,同样的,喜事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看你们这一次,对地面作战行动的情报支持很好啊,非常及时,情报质量也不错。”这是陆军的同志的话,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作战,空中的情报支持真的是非常及时,相对来说也很准确。
至少在有没有敌人这个问题上,说没有可能要打个问号,但是说有,那是一定有的,这已经是进步,以前隔着几公里的大山,鬼知道后面是个什么情况,而现在能及时获取,甚至连敌人往哪个方向跑,都能告诉你。
“你们是觉得不错,不过我们在天上的同志是有问题自己知道,已经有一点处理不过来的感觉。”
“能说具体一点嘛?”搞通信和情报终端的同志对这个问题非常有兴趣。
“头一个问题,不知道情报该往哪里发。”
同志们都有些惊讶,还有这事儿?这不可能。
“你们不都是往指挥中心发或者广播嘛,有时候也会往具体的某一个终端上发。”陆军的同志对这个事情是很清楚的,看看,目标很明确嘛,怎么可能不知道该往哪里发?“这就是问题了,实际上,我们特种机上的同志,并不清楚该往哪个终端上发,除非在行动的时候已经和地面某个终端通过其他通信手段取得联系,甚至这些取得联系的,我们都不知道是否应该向他们发送这些情报。”
“不可能吧?他们在战前应该都是得到指示的。”
“首先,没那么细致,第二,战斗是动态的。所以统一往指挥中心发,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然,任何情报都应该往中心发这没错,但现状来说,这是被迫的结果。实际上现在有的终端,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我们的情报分发。”
“这倒是个问题,还有么?”
“第二个问题,我们不知道具体该给谁发什么。具体到某一个终端该发送哪些情报,就更不清楚。现在只能是通过事先约定,要么什么都发给它,要么什么都不发给它,噢,对了,广播的除外。”
这就涉及到情报级别和分类的问题,级别和类别,都要符合才行。
但是这些东西管理起来就是个大麻烦了,对于特种机上的终端来说,其程序解决不了。特种机深度参与作战,这还是第一次,在这之前完全没有经验,有很多事情考虑不到也是正常的。
对于我们来说,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进步,是个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没问题。
高振东听到这里,主动接过话来。
“你们这些问题本身倒是好解决,但是根子上的问题,不在这里。”
搞通信和战术终端的同志闻言大喜:“高总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先不管根子了,先解决现象再说。
“你们在特种机的通信主控计算机里,维护一张情报分发表,这张表里分别是终端号、情报级别、情报类别、发送通道,或者还有其他预设条件,这样就能精确控制哪些情报该自动分发给谁、通过什么通信信道分发。至于这张表的维护,你们不用自己想办法去写管理程序,直接用已经搞出来的数据库系统就行。”
“高总工,为了这个目的,就在通信控制计算机上装全套数据库系统,是不是有点代价太大?”有同志有些迟疑。
他们是在想办法节约每一点资源,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标,直接控制情报分发表是更优选择,没必要花整套数据库那么大代价。
“数据库在特种机接下来的工作上非常重要,情报就是数据,连数据库都没有,拿什么来搞好情报管理?记住,特种机是辅助机种没错,但是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机种,贵一点是应该的。”高振东一点儿不客气。
“但是这样和战前先说好区别不大吧?反正都是一张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高振东摇摇头:“但是这张表是自动维护的,而且可以通过指挥中心、特种机自身、终端主动发起-授权确认等多种方式,自动进行维护,能够大大减轻特种机上同志的任务压力。”
诶,还能这么维护?搞战术终端的同志有点明白过来,自己这帮人,还是在按照传统的指挥方式进行战术终端、指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只是把喊话变成了文字进行发送,却基本没有考虑引入自动化的概念,从根子上、架构上解决问题。
“振东啊,你刚才说的根子上的问题,意思是不是就在这里啊?还在按照老思路、老办法设计和使用新装备,没有充分挖掘新装备的特性、发挥新装备的优点、提升新装备的效率。”
防工委领导是打过仗,又负责新装备,在这方面他反应非常快,具体技术可能他不懂,但是站在一定高度上,他看问题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领导这三个“没有”,总结还是很到位的,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这套东西,说是指挥系统勉强说得上,但是要说是‘自动化指挥系统’,那就还差得远。不过这事儿,不是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高振东现在知道刚才自己想起来什么事情了,从攻-5对攻击目标情报的使用方式就能知道,现在的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发、使用,是几乎没有的,自动化指挥这个事情,还不存在。
搞战术终端的同志拍拍脑袋:“这个事情,是我们认识不足,只想着有了战术情报通信规约,能自动接收、转发情报,就已经是数字化情报和指挥了,没想到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高振东摇摇头:“这也不算什么问题,本来任何事情,一开始就不适宜动作太大,你们现在已经把新装备和传统指挥方式结合得不错,大大提升了作战效率,这个实际效果是很好的。要是一下子改变太大,没准儿同志们还不适应,要出问题呢。”
评价还是要客观,不能因为有时代和眼光的局限性,就否定这套系统的效能。
“对对对,这个事情我们作证。”部队上的同志笑了起来,不管有什么缺陷和不足,反正相比以前,现在这个不算自动化、甚至指挥功能都不全的情报系统,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对作战效率的提升是肉眼可见、感受明显的。
“嗯,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这个事情,我们下来好好合计合计,不只是你们,还要把海军的同志也邀请进来,所有的军兵种一起,来考虑这个事情。”
防工委领导深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道理,而且这个事情牵连甚广,动作很大,正如高振东所说,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自动化指挥系统,不论是他自己,还是高振东,都提了很多次,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真正的初见端倪,还是在这一次反击战里,主要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非常庞大,需要极为慎重,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本章完)